“是這樣的,老師。”
葉銘知道老唐可能會錯意了——以為自己想搞太湖之光那種超算。
“我的想法是,如果條件允許,我們搞一臺算力盡可能強的並行超算。”見老唐依舊遲疑不決,葉銘一咬牙:“頂配的gpu並行運算伺服器也行。”
唐教授緩過神來,聽到這傢伙要求一下就降下來,他便失笑起來:“你說清楚點,我要你把規劃做好——最起碼現在你要說清楚它能不能值那麼多錢。我的意思是,比起我們去購買雲端計算空間。”
“嗯……購買空間不安全。”葉銘馬上搖頭:“我之前考慮過,覺得程式碼和資料還是存在自己硬碟保險一點。”
“然後呢?”
“然後就是,我想為今後打通傳統伺服器和量子伺服器的任務分配積累一點經驗。”
說著葉銘便給老唐說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準確地說,是他和尹塔討論出來的方法。
最瞭解量子計算機硬體的,當然要數潘教授他們那一波人。但如果說最瞭解量子計算機軟體的……可能非尹塔莫屬了。
在葉銘的誘導下,她對“自己”進行了大量的解構和思考。並最終得出結論,她的本體,應該就是量子計算機。
在半年前,葉銘給潘教授提出了建議組多個並行的量子計算單元的方桉,他們如今已經完成了五萬個約束阱的製作——也就是說,那臺九章三號已經初步具備了計算兩種問題的能力。
但這絕對不是量子計算機的終極架構,也不是可以推向商用民用的架構。
要完成商用和民用,它就必須合理地分配和轉化計算任務,且那些高併發任務不能由量子計算機本身的並行電路來。
葉銘一邊說著,一邊在稿紙上給唐教授畫出四段式框架。
首先是量子計算單元,其次是並行的邏輯閘整列,然後是傳統的伺服器,最後是使用者終端。
“譬如,有n個同時發出需求給傳統的伺服器,伺服器來進行計算任務分配,根據任務的複雜程度來呼叫數量不等的量子計算單元,最後再返回結果給終端。其實這個目前的雲端計算架構是類似的,只是最終計算的不是cpu,gpu,而是量子計算單元。”
“嗯,我就不說網路響應速度這些了——你現在有辦法把經典問題完全分割成量子問題嗎?”唐教授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湖弄的人,馬上指出葉銘問題中的關鍵:“現在老潘他們走的路是你之前提出來的,我覺得那條路很不錯,只要在工程上不斷進步,別說到奈米尺度,就算是微米尺度,它也可以量變引起質變。事實上現在老潘他們就已經開始嘗試新的並行演算法,在湍流問題中取得了很好的進展……”
葉銘點頭,這一週他一直在和潘院士團隊交流,他當然知道進度了……
只不過他還是低估了科學界對算力的“渴求”。
湍流是什麼?
它是流體在高速運動時所表現出的具有渦旋結構的隨機運動。
海森堡——量子力學主要創始人,不確定原理和矩陣力學的提出者——曾經說過,他一定要問上帝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廣義相對論,一個問題是湍流。
它也被稱為經典物理最後一個沒有被解決的問題。
你就知道這玩意有多麼難了。
好在隨著計算機,特別是超級計算機的誕生,科學家們開始利用超強的算力來進行流體模擬——巧辦法沒有,笨辦法總有。
因此,在獲知九章三號完成了逆天的架構設計後,國內搞湍流和氣象學的一幫人就蜂擁而至。老潘也是個熱心腸,還真搗鼓出了思路,雖然離徹底解決問題尚遠,但起碼有了曙光。
“思路現在只能說不成熟,一切還得等到時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