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4/4頁)

相退到二相,從智退到識。這是轉識成智的功夫不到家,還得精進不懈,老子用“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來對治。因“無名之樸,夫將無慾。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三十七章》),直契涅槃妙心,除識顯智,就是“鎮之以無名之樸”,“不欲(極性心識不起)以靜,天下自正”(進入三昧正定也。老子講的“天下”,多喻內心之世界)。

四、大覺與大夢

1、“天地一指”

“天地一指,萬物一馬”(《莊子·齊物論》),這正是《華嚴》因陀羅網的境界,一微塵中塵剎佛的境界。將天地萬物“抱一”、“得一”為“一指”、“一馬”,人們很難理解莊子齊物的深邃認識,但以“帝網珠”喻之,則可窺其一斑。帝網結點上的每顆寶珠,其影像落在其餘一切寶珠上,而其餘一切珠影又皆全攝在該寶珠中。於是,形成宇宙間任一事物,包含了宇宙間一切事物資訊結構的機制,江本勝博士的水結晶實驗就證實了這一點。他描述為:任一事物既是波動源,又是其波動的攝受體。於是,萬事萬物組成了因陀羅網的資訊結構場,得以普遍聯絡。所以,佛家稱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不二法門”。“不二”正是“抱一”、“得一”的真實基礎。“天地一指,萬物一馬”,是一指含天地,一馬攝萬物。莊子“天地一指,萬物一馬”超人的大智慧,是老子“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的寫照。

2、在內不在外

二相歸一相,是泯滅極性的差別相。差別相因何而有?非客觀存在也。“所言心外相者,謂一切諸法,種種境界等,隨有所念,境界現前,故知有內心及內心差別。如是當知內妄相者為因為體;外妄相者為果為用。……又復當知心外相者如夢所見,種種境界為心想作,無實外事。”(《佔察善惡業報經》)心外相者,喻為電影螢幕之影像也;心內相者,喻為電影膠片也。膠片上有何形體感光,螢幕上就有何影像。佛法講,“心外相者如夢所見”,“無實外事”。可知一切差異皆來自不同的“循業發現”。惠能稱為,“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風幡之動,乃心外相,電影影像之動也。差異的根本在心內相(識心、業妄不同),而不是心外相。

《列子》中講,趙襄子於中山中,見一人“遊金石,蹈水火”,無礙無傷。趙襄子感到奇怪,問曰:“奚道而處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謂石?奚物而謂火?”可見金石、水火是趙襄子的“循業發現”,而其人不知金石、水火也。人看豬在廁所臭穢不堪,而豬不知什麼是臭穢。故見色之人,色熾然存在,而《心經》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觀自在菩薩,卻“照見五蘊皆空”,“色不異空”,“色即是空”。《心經》講的“諸法空相”,那是歸根覆命、虛極靜篤的境界所見。“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心經》)從常人來看,這不是明明違背事實嗎?唐代開創曹洞宗的洞山良价禪師,幼時念《心經》,讀到“無眼耳鼻舌身意”時,以手捫面,問師父曰:“某甲有眼耳鼻舌身等,何故經言無?”後來證道,明心�

最新小說: 木筏求生:我手握簽到系統 網遊:我的速度趕超神明 NBA:開局飲水機,殺到名人堂 網遊:開局覺醒龍族血脈,我無敵了! 育嬰寶典 原神,二創幹翻提瓦特大陸 我和總裁師妹一起幹翻系統 盜墓小哥的兒子不讓他跟狗玩 鬥羅之我千仞雪要做女帝 鬥羅:武魂殿團寵路子野惹她幹嘛 虛瀾 最後的英雄無敵 慕名尋來 網遊:琉璃大炮有什麼錯? LOL:一手無框蜘蛛,帶飛周姐 成為次十四有多難 不屈人的破碎空間 侯門毒後:重生後我報復了全家 海上求生:我的幸運值爆表了 網遊之絕世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