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一個皇帝母親(武則天)和三個皇帝哥哥(孝敬皇帝李弘、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但是,她最大的理想還是自己當皇帝。她參與推翻了一個皇帝(武則天),擁立了兩個皇帝(唐中宗、唐睿宗),可最後還是逃脫不了悲劇命運,死於曾與自己同仇敵愾的皇帝(唐玄宗)之手。本書講的這個時代,就是從由她參與的一場政變開始,並以針對她的一場政變而告終。這些充滿傳奇的女性,儘管出身不同,性格各異,但是她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無視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和婦女不得參政的禁令,公開追逐那些被視為禁臠政的治權力。遍觀中國歷史,從來沒有哪個時期有如此多的女性同時投身於激烈複雜的政治角逐,所以說它又是一個前無古人、充滿魅力的紅妝時代。
但是,這些給歷史增添濃重華彩的宮廷貴婦,無論是想當女皇帝的,還是想當女宰相的,最後都一一失敗了。在這些人之中,最後一個結束自己夢想的就是太平公主。對於這樣的結局,我們可能會充滿好奇和疑問。按理說,在這各色的女人中,太平公主和武則天應該是最為接近的了,她出身貴於其母,容貌、性格酷似其母,才智、能力不遜其母,為什麼武則天能夠度盡劫波,最終榮登大寶,盡享九五之尊,而太平公主卻連安享太平也未能做到?雖然一度叱吒風雲,最終卻只能是以三尺白綾結束性命?她們之間所差的,究竟是個人素質,是歷史機遇,還是有什麼更深層次的根源呢?同樣是政治女性,為什麼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有如恆星,始終煥發著奪目的光芒,而太平公主卻像一顆流星劃破夜空,雖然一度光華璀璨,卻又轉瞬即逝?太平公主死後,唐朝歷史上的紅妝時代也隨之結束,但是,李唐王朝卻進入最為繁榮富貴的開元盛世,這究竟意味著這些女性的個人失敗,還是意味著時代的必然選擇?
正是縈繞在太平公主身上這些徘徊不去的疑問,和歷史上所有的翻雲覆雨、無數個才子佳人一起,構築了我們的歷史,也構築了我們的心靈。儘管褒貶不一,我們卻都得承認:這真是一個令人駐足神往又令人扼腕嘆息的紅妝時代。既然以紅妝參政為特色,那麼,作為這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太平公主,是否就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動物呢?她究竟有著怎樣的童年和少女時代?
太平公主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呢?史書評價她“多權略”、“頻著大勳”。按照今天的講法,就是既有政治抱負又有政治能量的政壇女強人。不過無論我們用什麼語言來概括她,其實都是按照她最終的政治身份和形象去給她定位的。但是,太平公主真的一生下來就是個政治動物嗎?實情並非如此。事實上,太平公主在童年和少女時代,完全是按照從孝女到賢妻再到良母的傳統女性標準模式來打造的。
史書中記載太平公主的第一個形象就是一個模範孝女。根據《新唐書·公主傳》的記載,她在很小的年紀,為了替母親武則天給外祖母楊夫人盡孝,出家當了女道士。這位楊夫人出身高貴,四十多歲嫁給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為他生了三個女兒。楊夫人不僅給了武則天生命,更成了她政治生涯的最早幫手,無論是入宮還是當皇后,背後都有這位楊老太太的身影。也算是為武則天鞍前馬後,出力多多。公元670年,楊夫人去世,武則天失去了一個心靈的依傍,倍感神傷。怎麼表達對母親的無盡哀思呢?李唐皇室一向標榜自己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後人,所以信仰道教。而當時道教認為,如果家裡有晚輩入道,當個道士,就會給死去的親人帶來福氣,讓他們在陰間過得更好。按照這種理念,作為女兒的武則天此時如果出家當女道士,就能給母親楊夫人修得冥福,這可是個不錯的盡孝辦法。可是武則天與唐高宗並稱“二聖”,身為國母,哪能說出家就出家呀。那怎麼辦呢?武則天想到了她的掌上明珠、可愛的小女兒,就讓她替母親盡孝吧。於是,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