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征戰七八年。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戰事一年半載,或者兩三年內就結束的原因。
所以,這一場戰事,短則半年,長則一兩年才能有結果。
李元吉已經將這件事交給蘇定方去主持了,他也信得過蘇定方,自然沒理由一直盯著。
在將針對梁國的戰事交給了蘇定方以後,李元吉就著重的盯起了推廣蒙學、推廣杏廬的兩大事宜。
至於其他的諸如漕運、海運、推廣水稻、修橋補路等事宜,那都不是一時半刻能辦成的,得靠著時間去磨。
推廣杏廬的事情,一直在暗中進行,再加上這是一樁由朝廷出錢,又利國利民的好事,所以沒有遇到什麼阻礙。
畢竟,李元吉在採取了許敬宗奏上來的辦法,讓許敬宗開始在保留和改良原有的醫署的基礎上開設杏廬,各地的醫署都得了好處,各地有名望的大夫們也得到了一定的好處,一些已經開設了杏廬的地方的百姓也體驗到了杏廬帶來的好處,所有人都在稱讚杏廬,所以就沒有人去阻礙杏廬的發展了。
不僅如此,各地的藥商、採藥人,在杏廬被推廣開來以後,生意和收入也有所增加,對朝廷開設杏廬的事情自然是一個勁的吹
捧。
在這種情況下,但凡是對推廣杏廬有異議,又或者是有什麼不滿的,都被他們衝了個乾乾淨淨。
所以推廣杏廬的事情簡直順利的不能再順利了。
唯一的缺點就是費錢。
短短數月,就燒了足足一百多萬貫錢。
這些錢放在宋明清時期不算什麼,可是放在如今的大唐,那就是一筆鉅款。
要知道,大唐在修橋補路上面的撥款,也才三十萬貫而已。
相比起來,推廣蒙學的事情就省太多了。
除了李淵做主在長安城內開設的幾家蒙學,內庫出了一點錢以外,剩下的諸如張亮、張平高、許世緒等人開始的蒙學,朝廷也好,內庫也好,一分錢都沒花,都是他們個人出資。
不過,不花錢的事麻煩也多。
幾乎所有開設蒙學的武勳,跟當地的世家豪門都產生了衝突。
不是在爭搶有名望的先生上產生了衝突,就是在教授學問的時候產生了衝突。
有人就問了,教授學問的時候怎麼可能產生衝突呢?
那就得好好的瞭解瞭解大唐的智慧財產權了。
在大唐,有很多知識是人家世家豪門的不傳之秘,很多在當地學習,並且學有所成的學子,或多或少都登門求教過。
他們在成為了蒙學的先生以後,會下意識的宣講人家的學問,然後就講出事了。
人家世家豪門不答應了,就開始鬧了,開始找事了。
比如,琅琊有位蒙學的先生在教授蒙童們寫字的時候,下意識的傳授的蒙童們王氏的筆法,被王氏知道了,就不答應了,就鬧上門了。
事情密報到朝廷的時候,還在鬧。
有人可能會覺得,臨摹王氏書法的人在大唐有很多,為什麼王氏不找其他人去鬧呢?
這就是階級的問題。
在大唐,有門第的人學習人家的學問,會獲得極大的寬容,沒門第的人學習人家的學問,會被人以竊學為名,喊打喊殺的。
看似可以隨便印刷,隨便宣講、隨便學習的各種學問,其實是有門檻的。
要越過這種門檻,只有兩種方式,要麼你是門檻裡的人,要麼你得重金求取,並且保證絕不外傳。
而這兩點,沒有一點是貧寒百姓能夠滿足的。
這也是世家豪門把持學問,讓自己一直處在智者位置上的一種方式。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