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出的醫案,而在一個多月之後,小孩的合作性有了明顯的提高。
而隨著這條新聞的出現,顧臻的報紙專欄幾乎是一夜之間受到了強烈的關注。這種情況下,終於有人注意到了專欄作者的名字與他本人可能會有的關係。
在顧臻所受到的關注之中,關注其專欄和關注其本人的群體有著極大的差異。關注其專欄的多數都是青年或中年男子,以及一些家庭婦女。而關注顧臻本人的,卻往往是一些年輕的少男少女。
而當他的形象與報紙上的名字重合的時候,讀者群似乎也在一瞬間開始重合。很多平常並不關注此類新聞或者文章的少男少女,也煞有其事地開始查詢相關的新聞,有模有樣地關注起了顧臻的身份背景和他的專欄文章。
隨著這股風潮的擴大,自閉症兒童和其他一些顧臻已經發表的議題很快地變成了流行話題。
這個時候《無罪論》還只完成了兩集的拍攝,但是顧臻在感受到這股風力之後,只與魅力映像商議了短短數日,就毅然決定趁著這股熱潮開始宣傳《無罪論·有罪判定》,並且提前將它作為獨立電影上映,不再等候全劇拍攝完成。
反正無罪論每一集的內容也是各自獨立的。
下了這個決定之後,顧臻就很快採取了行動,對於《無罪論》追加了廣告投入。之前《琳琅紀》的版權收入很不錯,所以顧臻對於《無罪論》的資金投入也並不吝惜。
鋪天蓋地的宣傳配合著顧臻的新聞,雖然被人詬病有藉機炒作的嫌疑,但還是快速地帶起了《有罪判定》的關注度和熱潮。
這部之後一路橫掃各大獎項,賺走無數人眼淚,被稱為“生命挽留信”的電影,在上映之前的評價非常負面,很多人認為顧臻是想要藉著心理案例累積的關注和人氣迫不及待地想要撈錢。
但是真正上映之後,這種聲音卻是一瞬間就全部沉默了下去。
第70章
在多年以後;很多人評價起這一系列的影片,仍舊會感嘆一句“好片”。
《有罪判定》本身的畫面質量並不十分高畫質,畢竟一開始這部影片並不是以電影的標準來進行拍攝的。能夠勉強進行大螢幕放映;這還是因為拍攝時候劇組使用的攝像機本身質量十分過硬,但是在正式放映時和最新電影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
然而電影正式上映後幾家電影雜誌評價這部電影時;還是給了它一個“誠意之作”的高評價。
《有罪判定》的“誠意”,不在於畫面,而在於劇本和內容。
在影評中;雜誌十分敏銳地發現了一件事:“到目前為止;顧臻作為出品人不過出品了一部劇集和一部電影;它們分別啟用了不同的編劇,不同的導演,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十二分用心的誠意之作。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
這當然不是巧合。
顧臻的每部投資都十分注意挑選編劇和導演,而劇本的創作時間是非常漫長的,且中途他會主動促使和要求導演與編劇彼此進行溝通——顧臻自認為在編劇和導演上都只是一個外行,他只是堅信一個道理——一位創作者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什麼地方,觀眾或者讀者會是最清楚的。
作品傑出與否也許各人都有不同的判斷和認知,但是創作者有沒有誠意卻是一般觀眾都能看到的事情。
所以他只會根據對方的作品挑選一個有能力的人,然後簽訂一個優渥但是各種要求極為繁複的合同。在這之後,放開手,做一個徹底的觀眾。
而作為投資者,現實證明顧臻的這種做法是十分有效的。
《有罪判定》審批透過之後,就以很快的速度安排上映了。顧臻一開始對它的預期並不高,所以安排的場次也比較少,但是這部劇的導演卻對著《有罪判定》懷著很大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