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識字,每個月都還能寫信回來。
他們部隊裡面有不識字的,一年到頭都沒法給家裡寫信。
就算請部隊裡面識字的寫了信,寄回去,家裡人不識字,也看不懂。
所以好多人當了兵,就跟家裡斷了音訊,都不知道到底是死是活。”,素芬嬸感嘆道。
“我還準備讓我家小子長大後去當兵呢,沒想到還有這樣的事情。
不行,回去後我得跟我家那口子商量一下,把我家小子送去讀書。
要是出去後跟那些人一樣,都不寫封信回來,還不得把我給急死。”
劉婧雪聽了,想想這時代流行重男輕女,連忙道,“不但小子得送去,小姑娘也得送去讀書。”
有嬸子反駁道,“讀書不得花錢呀。
把小子送過去讀書就行了,姑娘就別送去讀書,浪費那幾個錢了。
姑娘早晚會嫁出去,成了別人家的。
趁著在家的這些年,多幹得活,也算家裡沒白養她一場。”
劉婧雪一聽,連忙道,“嬸子,您這個想法就不對了。”
她一指剛說要去看外甥女的柳大娘,“您看柳大娘,她那外甥女不就因為在城裡讀書,認識了城裡同學,才嫁進城了嗎。
而且她那婆家還給她找了工作。
如果她沒有讀書,不是高中畢業,想來她那婆家也沒法給她安排工作吧。”
柳大娘點點頭,“我那外甥女說了,她那工作只招高中生。
若她沒有讀書,就是婆家找了門路,她也進不了。”
“嫁出去的姑娘自己有工作,腰桿子就硬,自己有工資,肯定會貼補孃家。
如果她沒有那能力,嫁到農村,別說貼補孃家,怕是還得從孃家扒拉東西,貼補婆家吧。”,劉婧雪總結道。
她知道對於這些農村大娘、嬸子來說,說再多的大道理都沒用,還不如從她們的切身利益出發。
劉婧雪繼續引誘,“咱們農村小夥,要進城難。
但姑娘相對要容易一些。畢竟只要長得好,有學問,被城裡小夥看中的機率還是挺大的。
姑娘家一般都戀家,懂得心疼父母。
若是她嫁得好,自己有條件,肯定會想辦法貼補孃家的。”
柳大娘道,“小雪這話說得倒是實情。
我那外甥女,就經常貼補孃家。只要弄到什麼好東西,都往孃家送。
就連我那外甥,也被她男人想辦法,弄了個臨時工的工作,進城當工人了。”
“哎呀,這姑娘讀了書,嫁得好,還有這樣的好處。”
“那當然,你看隔壁村那支書家,他那支書是怎麼來的。
不就是他家妹子嫁到了城裡領導家,給他弄了這個官職。
還有咱們村富貴家,不也是閨女讀了書,嫁進城,把他家給拉起來了。
你也不想想之前他傢什麼樣,算得上是村裡最窮的那拔人了。
可現在呢,一舉成為咱們村頂頂富裕的那一批。”
劉婧雪再接再厲,“所以呀,還是得送姑娘讀書。
現在讀書又不是整天都在學校,還是能幫家裡幹活的。
現在學費又不貴,一年花不了幾個錢。
可若是讀出去了,這些花的錢不到一年就給家裡掙回來了。
這筆買賣,怎麼看都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