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炮小隊加起來原本有900人左右,現在已經被四營消滅大半,剩餘人數,已不足四百!
直到現在,鬼子依舊沒有衝進村子裡來。
他們在村口外面兩三百米處,構築起了多道陣地。
黃土坪的土本就鬆散無比,鬼子利用現成的彈坑,或者靠著同伴屍體得掩護,迅速的挖出了無數個猶如老鼠洞一樣的小坑,躲在裡面進退維谷。
衝又衝不進村子裡面,退又不敢退,一旦離開掩體,勢必會被四營的火力給掃射到。
鄭凱旋並沒有讓戰士們衝鋒。
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
鬼子那邊死傷慘重,四營這邊也並非沒有傷亡。
在鬼子剛才的幾輪猛烈的攻勢下,鬼子迫擊炮、擲彈筒、輕重機槍齊上的情況下,四營的戰士雖然有房屋當做掩體,但是也不幸犧牲了五十多人!
另外,至少還有三四十人負了傷。
雖然犧牲的戰士們大多都是新加入隊伍沒幾天的新兵,有很多人鄭凱旋都叫不上他們的名字。
雖然在戰場上死人是屬於非常常見的事情,但是鄭凱旋依然非常難過。
“他們可都是為了保家衛國挺身而出的好男兒啊!他們是英雄!可他們就這樣死在了鬼子槍下,弟兄們,我一定要為你們報仇!”
鄭凱旋無比的心痛。
他好不容易組建起來的四營,一戰就傷亡過半,太讓人心痛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無論如何,還活著的這些兄弟們,他要儘可能的保證,不能再讓他們犧牲了!
所以,他不準備衝鋒。
衝鋒,即使大獲全勝又如何?他的戰士們又能剩下幾人?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戰場之上,要學會因敵變化而變化。
鄭凱旋又想起了這句話。
他的原身在陸軍講武堂可不是白學的,並不僅僅只是學了一些機械力學原理,兵法,也略懂一二。
鄭凱旋心念電轉,轉眼之間就想出了一套新的作戰方案。
示弱!
能而示之不能。
古代著名軍事家孫臏打仗時曾使用過‘減灶法’。
孫臏在行軍的路上,透過每天減少壘砌做飯的爐灶,來讓敵人誤判,以為他計程車兵人數越來越少,從而誘敵深入,殺得敵人大敗。
鄭凱旋決定效仿古人,玩一個小小的‘減彈法!’
顧名思義,就是麻痺敵人,讓敵人誤以為自己已經缺乏彈藥!
“輕重機槍依次停掉,全自動也減少射擊頻率,逐漸從全自動調整為半自動。”
鄭凱旋囑咐機槍手,依次悄悄撤出戰鬥崗位。
撤出的機槍手,在王喜奎的帶領下,後撤50米,撤往村子中後段,佈下埋伏。
留下的幾名槍手,開火的的頻率也在逐漸的越來越慢,到最後,甚至只剩下兩三挺輕機槍還在開火,而且每打出一梭子子彈,都要停頓上一會兒,才繼續勉強開火。
四營的火力漸漸微弱,鬼子很敏銳的就感覺了出來。
“吆西!八路滴子彈就要打光了!帝國的勇士們!立刻發起衝鋒!殺給給!”
小鬼子立刻興奮了起來,在一個鬼子步兵中隊長的帶領之下,果然發起了衝鋒。
“弟兄們!撤!撤往村裡的第二道陣地!”
看著那些興的衝進村子裡的鬼子們,鄭凱旋悄然後退,臉上浮現出一道冷酷的笑容。
“小鬼子們,你們只要進了村子,那就一個也別想逃!”
:()一個彈夾三萬發,你管這叫漢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