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60年,衛懿公在滎澤(今河南鄭州西)抵抗北狄軍隊入侵戰敗身亡。
注:【衛懿公:姬姓,衛氏,名赤,是衛惠公之子,春秋時期衛國第十八任國君,公元前668年-公元前660年在位。
衛懿公三年,公元前666年,春天,齊國國君齊桓公率軍攻打衛國。齊軍擊敗衛軍後,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責備衛國,取得衛國財物後撤軍回國。
衛懿公繼位後,終日只知道奢侈淫樂,喜好養鶴,竟賜給鶴官位和俸祿,因此遭致臣民怨恨。
衛懿公九年,公元前660年,十二月,赤狄攻打衛國,衛懿公準備派兵抵抗,衛國士兵不肯上前線,紛紛逃亡,於是抓捕百姓充軍,接受甲冑武器的百姓都說:“讓鶴去抵禦狄人,鶴實際上享有俸祿官位,我們哪裡能打仗!”
衛懿公把玉佩交給石祁子,把箭交給甯莊子,讓他們防守都城,說:“用這個代表君主來守住國家,按照有利於國家的原則去做,無須請示。”
隨後,衛懿公率軍反擊狄人,渠孔為衛懿公駕御戰車,子伯作為車右,黃夷打衝鋒,孔嬰齊指揮後軍。
與狄人在熒澤作戰,由於衛懿公不肯去掉自己的旗幟,所以致使衛軍慘敗 ,衛懿公被殺。
衛懿公死後,衛國大臣擁立衛懿公的堂弟公子申繼位,史稱衛戴公。】
衛國大夫弘演,之前奉命在陳國進行外事訪問,等到完成任務回國,國家已經被北狄軍隊給滅亡了(先奉使聘陳,比及反役,衛已破滅)。
聽說衛懿公死在滎澤(今河南鄭州西)的戰場上,就前來尋找君主的屍體,一路上看到骸骨暴露,血肉狼藉,不勝傷感。
在滎澤一帶左右尋找,看見一面大旗(大旆pei)倒落在荒澤旁邊,弘演暗自思量:“大旗在這裡,君主的屍體可能就在附近。”
不遠處,聽到呻吟的聲音,近前一看,是衛侯的一個貼身小太監,坐在那裡,胳膊已經斷了。
弘演上前問道:“你知道君主死在哪裡了嗎?”
小太監指著一堆血肉說:“那就是君主的屍體。我親眼看見君主被殺,只因為我胳膊斷了,疼痛的不能行動,所以呆在這裡等候國人前來尋找,以便指認君主的屍體。”
弘演上前檢視屍體,都已經零落不全,只有肝臟還算完好。弘演對著這堆血肉跪拜大哭,再把肝臟放置端正,就像生前一樣行君臣之禮。
然後,弘演說:“君主無人收葬,就用我的身體當做棺材吧。”
囑咐隨從人員說:“我死後,將我埋在樹林下,等到有了新的君主,再告訴他這件事。”隨後拔出佩刀,自己切開腹部,手捧衛懿公的肝臟,放在自己的腹中,不一會兒,氣絕身亡。隨從遵照遺言掩埋了弘演的屍體,然後帶著小太監渡河,前行打探新君的訊息。
卻說石祁子保護宮眷先行,寧速斷後,且戰且走,隨行百姓,一半都被殺戮。
來到黃河邊上,幸虧宋桓公(御說)派兵迎接,坐上船隻,星夜渡河。
寧速在後隊收攏民眾,隨後趕上,來到漕邑,查點人數,總共還剩下七百二十人。
注:【漕邑:河南滑縣縣城道口鎮東。昔日曹國舊地】
北狄殺戮了衛國的全部人口,豈不悲哉!
石、寧二位大夫商議:“國不可一日無君,怎奈人口太少了!”
於是就從共、滕二邑,各抽調百分之三十的人口,一共湊了四千多人,加上那七百人,共計五千人口,就在漕邑(河南滑縣東)搭建房屋,扶立公子申為君,史稱衛戴公。
注:1【共:共國,伯爵,河南輝縣,春秋時期被衛國滅亡】
【滕:河南衛輝。後來滕國遷至山東滕州】
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