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的多種說法。】
齊桓公臉紅了,對屈完說:“你真是楚國的良臣啊!我願意與你家主公友好相處,你看如何?”
屈完說:“您能和我們楚國社稷分享福澤,願意與我家主公訂立同盟,我家主公當然高興。我們現在就訂立同盟可以嗎(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於同盟,寡君其敢自外?請與君定盟可乎)?”
齊桓公回答:“可以。”
當晚,留屈完住在營中,設宴款待。
次日,在召陵(河南漯河市召陵區)設立高壇,齊桓公執牛耳為主盟,管仲為司盟,屈完代理楚成王,共同在盟書上簽字:“自今以後,世通盟好。”歃血為盟,屈完與八國結為同盟。
儀式完成。
注:【執牛耳:古代諸侯舉行盟會,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兒牲血,主持盟會的人親手割牛耳取血,並飲或以血塗抹在嘴唇,以示誠意,所以用"執牛耳"指做盟主。後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這是公元前656年的事。
管仲私下裡請求屈完,把被俘的聃伯放歸鄭國,屈完也代替蔡侯謝罪,雙方都許諾,化解了楚與鄭、齊與蔡各自的矛盾。
,!
管仲下令班師回國。
途中鮑叔牙問管仲:“楚國的罪狀,僭越王號是最主要的,你卻用最小的不朝貢包茅作為諒解的理由,我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管仲回答:“楚國僭越王號已經三代人了,我之所以不提這事,是因為楚國是蠻夷之國。倘若問責他除掉王號,那麼楚國能服從嗎?能聽我們的話嗎?如果不聽,勢必要開戰,戰爭打起來,彼此報復,這就多少年都化解不了恩仇了,從此南北之間就會戰禍不息了。我拿包茅說事,使他們輕易就能做到,這就在形式上實現了楚國服從周王室的意義。我們得到了逼迫楚國服從周王室的名聲,就足以在諸侯之間誇耀了,還給了周天子一個交代,這不比連年戰禍、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戰鬥的結局要好嗎(楚僭號已三世矣,我是以擯之,同於蠻夷。倘責其革號,楚肯俯首而聽我乎?若其不聽,勢必交兵;兵端一開,彼此報復,其禍非數年不解,南北從此騷然矣!吾以包茅為辭,使彼易於共命。苟有服罪之名,亦足以誇耀諸侯,還報天子,不愈於兵連禍結,無已時乎)?”
鮑叔牙嗟嘆不已。
胡曾先生有詩曰:
楚王南海目無周,仲父當年善運籌。
不用寸兵成款約,千秋伯業誦齊侯。
髯翁有詩譏諷齊桓公、管仲這個苟且的結局,對楚國不痛不癢,所以齊兵撤退以後,楚兵還是經常侵犯中原。
而齊桓公、管仲卻沒有能力再興兵伐楚了。
詩云:
南望躊躇數十年,遠交近合各紛然。
大聲罪狀謀方壯,直革淫名局始全。
昭廟孤魂終負痛,江黃義舉但貽愆。
不知一歃成何事,依舊中原戰血鮮。
陳國大夫轅濤塗聽到班師的命令,與鄭國大夫申侯商議說:“軍隊返程要是從陳、鄭兩國經過,需要沿途供給糧食、衣物等物資,這也是一大筆開銷啊,會給國家帶來損失。不如往東沿著海邊迴歸,經過徐、莒兩國,讓他們供應物資,可以解脫我們兩國的負擔啊。”
申侯說:“好主意,你試試建議一下。”
轅濤塗就對齊桓公說:“您北伐戎,南伐楚,南北征戰,如果帶領各路諸侯的軍隊,再去東夷一帶展示一下實力,那麼東方各國,畏懼您的勢力,誰敢不服呢?”
齊桓公說:“你說的對呀。”
不一會兒,申侯請求拜見,齊桓公請入,申侯說:“常言道‘師不逾時’(軍隊不能耽擱太久),就是害怕勞民傷財。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