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趕走,擁立子頹即位。周公忌父戰敗,和召伯廖等人奉新王出奔於鄢(河南鄢陵)。五大夫等人尊奉子頹為王,人心不服。如果主公您能起兵護送新王(周惠王)歸位,那將是萬世功德呀。”
注:【1蘇:春秋時期周王朝幾內邑名。今河南溫縣西南,亦稱溫邑。】
2【蘇忿生:周朝初期的人名。周武王時任司寇,有功,封采邑於溫,故溫邑改稱為蘇邑。其子孫後代居住於此。】
3【南陽:古地區名。今河南新鄉、武陟一帶,靠近於溫。】
4【桓王八年:即公元前712年。周桓王是周惠王的曾祖父。】
5【衛侯朔惡周之立黔牟,亦有夙怨:黔牟是周莊王之婿。衛國人廢了衛侯朔而立黔牟,曾稟王命。】
鄭厲公說:“好!子頹懦弱,所依仗的無非就是衛國、燕國而已,五大夫也沒啥力量,我先派個人去找他們談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若能悔過反正,不動刀槍,豈不是更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於是一面派人前往鄢陵(河南鄢陵),迎接周王,暫時來到櫟邑(河南禹州)居住。鄭厲公在櫟邑武裝割據十七年,宮室規模環境都非常不錯。另一面派人去京城送去勸降信。
注:1【燕國:應為南燕國。北燕距離周、鄭甚遠。南燕故城在今河南延津縣東北。】
2【鄢國故城位於河南許昌鄢陵縣城北9公里彭店鄉古城村一帶。據史書記載,在西周初期,鄢為妘姓之國,即古鄢國。由於受數千年自然和人為的改變,其原貌遺存甚少,僅存部分城牆】。
勸降書曰:
突聞以臣犯君,謂之不忠;以弟奸兄,謂之不順。不忠不順,天殃及之,王子誤聽奸臣之計,放逐其君。若能悔禍之延,奉迎天子,束身歸罪,不失富貴。不然,退處一隅,比於藩服,猶可謝天下之口,惟王子速圖之。
京城子頹收到勸降信,猶豫不決。五位大夫勸諫說:“現在形勢是騎虎難下了。哪有做了天子再退回去當臣子的道理?這是鄭伯哄人騙人的話,不能聽信他。”於是子頹就把使者驅逐出去了。
鄭厲公來到櫟邑,拜見新王,然後率領大軍,陪同新王襲擊成周,拿到傳國寶器,再返回櫟邑。新王得到傳國寶器,就代表著是名正言順的周天子了。
注:【成周:京城洛陽,象徵王權的九鼎就放在成周城的明堂當中】
這是周惠王三年發生的事,也就是公元前674年。
當年冬季,鄭厲公派人約會西虢公,商議共同起兵武力護送周惠王歸位,西虢公同意了。
周惠王四年,公元前673年,春,鄭、虢二位君主,率領軍隊在弭會師。四月,攻打京城,鄭厲公率兵攻南門,西虢公率兵攻北門。
注:【弭:i,河南密縣】
大夫蒍國慌忙進宮來求見子頹,子頹因為還沒有喂完牛,不見!
大夫蒍國只好假傳命令,派邊伯、子禽、祝跪、詹父登上城樓防守。
京城百姓不服從子頹,聽到周惠王回來了,歡聲雷動,爭相開啟城門迎接。
蒍國自刎而死,祝跪、子禽死於亂軍之中,邊伯、詹父被俘。子頹逃出西門,命令石速押送文牛為前隊,可是,那些牛被飼養的太胖了,行動緩慢,很快就被抓獲了。子頹與邊伯、詹父一同被斬首。
有詩嘆子頹之愚雲:
挾寵橫行意未休,私交乘釁起奸謀。
一年南面成何事?只合關門去飼牛。
又一詩說齊桓公既稱盟主,合倡義納王,不應讓之鄭、虢也,詩云:
天子蒙塵九廟羞,紛紛鄭虢效忠謀。
如何仲父無遺策?卻讓當時第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