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不說話勸勸我呢?”
百里奚說:“您都不聽宮之奇的勸,還能聽我的嗎?我之所以沒說話,就是為了能在今天陪在您身邊啊。”
這時,虢國降將舟之僑來了,虞公很是慚愧。
舟之僑說:“您聽信蠱惑之言,把虢國出賣了,如今也把自己的國家弄沒了吧?為今之計,與其逃奔他國,不如投降歸晉。晉侯寬宏大量,必然不會傷害您,因為憐惜而厚待您的,請您不必遲疑了。”
虞公猶豫不決,晉獻公隨後到來,派人邀請虞公相見。
虞公沒有辦法了,只得硬著頭皮前來拜見晉侯,晉獻公笑著說:“我這次前來,只是為了拿回我奉獻美玉寶馬的代價而已(為取璧、馬之值耳)。”
命令隨後的車輛,載著虞公,就宿在軍營。
百里奚緊緊相隨。
有人諷刺他跟著虞公陷入囚籠(或諷其去),百里奚說:“我拿了虞公那麼久的俸祿,只是回報而已。”
晉獻公入城安民,荀息左手託璧,右手牽馬,走上前對晉侯說:“我的計劃已經完成,現在歸還玉璧寶馬。”
晉獻公大悅。
晉獻公帶著虞公回到晉國都城(獻公以虞公歸),就要殺了他。
荀息說:“這就是個傻瓜,還能起什麼風浪嗎?”
於是待以寓公之禮,另外贈送了其他的玉璧和馬匹,說:“我不能忘了借道的恩惠呀。”(莫大的諷刺啊,在傷口上又捅了一刀!)
注:【寓公:指的是客居在他國的諸侯或貴族。泛指那些失勢的官僚貴族等】
舟之僑投降晉國後,拜為大夫。
舟之僑給晉獻公推薦百里奚,誇讚他的賢能。
晉侯就讓舟之僑向百里奚傳遞想要招聘他的意思,百里奚說:“那得等到我的老領導死了,才可以(終舊君之世,乃可)。”
舟之僑無話可說,離開了。
百里奚嘆道:“君子避難,都不去有仇的國家,何況還是做官呢?(君子違,不適仇國,況仕乎?)我就是做官,也決不做晉國的官。”
舟之僑聽了這些話,厭惡百里奚揭了他的短(投降了晉國),心裡非常不高興。
這就是“假途滅虢”和“唇亡齒寒”的典故。
發生在公元前655年。
:()東周列國志註釋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