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製作陶器的黏土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只需要稍加甄別。如果製作難度更高的瓷器是需要造窯的,陶器卻不必。將柴火跟做好的陶器按照一定的規律堆放在一起,可以露天燒。
這個發現讓她振奮。
他們前幾天已經編織好一個簡單的篩子,這會兒派上了用場,將挖出來的黏土比較大顆粒的、砂石雜質及一些樹根之類的篩除,得到質地相對細膩的一堆黏土。
加水、攪拌,揉搓成一根根長條,再用那些泥長條盤成圈圈,一層層疊加在一起,就形成陶罐的罐身。做一個底部,做一個把手。大功告成!
最近常常進行手工製作,這過程變得十分簡單。小野跟著她的動作學,她做什麼就做什麼。
以上是泥條盤築法。還有一種方法,孫秀青拿來一個之前用藤條編織的平底深口鍋形狀的小筐筐,用摻水比較多的泥漿先在表面塗上幾層,再用稍厚的泥漿裡外都糊上,以手指和掌心將表面均勻抹平,相當於藤條做了個骨架,裡外糊一層黏土,形成了一個容量很大的鍋子。同樣的方法弄了個鍋蓋!
這樣,他們得到了倆瓦罐、一個鍋子。小件的杯子、小碗、盤子,則直接徒手捏,形狀雖然千奇百怪,但意思到了就行,要求並不嚴苛。
忙了一晌午,得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物件。正午陽光最好的時候,他們將做好的這些,小心搬到太陽可以直射到的空地進行晾曬。
孫秀青隔一陣就去看,這些黏土很給力,暴曬之下並沒有出現任何裂痕。不出意外的話,只要曬個幾天就可以燒了。到時候她終於有器具可以做飯了。
想想都開心!
夕陽西下的時候,大野帶來了他們的晚餐。這段時間他們已經達成了一定的默契,大家輪流去狩獵,不用去的人可以忙活其他事,但勞動成果都是三人共享的。
晚餐是兩隻錦雞和一隻遠古兔子,孫秀青發現可以熬粥後,煮了些小米飯,順便放了幾個小土豆進去。吃慣了各種肉,偶爾來點素的,發現還真不錯!
夜裡還是要照看病人,孫秀青到底不放心,決定繼續守在這,大野陪著一起。
到樹屋時,裔是醒著的。他看向孫秀青的眼神有些異常光亮,孫秀青猶疑著在他身邊坐下,問:“怎麼了?”
裔說:“感謝你救了我!”
這種簡單的對話孫秀青已經不需要翻譯了。聞言她有點不好意思,擺了擺手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裔卻不大懂她生硬的當地話,但是暫時忽略掉,他拿出一樣東西,說:“這個給你,感謝你。”
孫秀青遲疑地接過,就著火堆的光線,開啟那個包裹得很是仔細的葉片,會是什麼東西啊?
裡頭裝著大概一小捧很細的白色晶體,孫秀青看了半天,忽然想起一個可能!食指捻起一小粒放入口中,舌尖瀰漫出鹹鹹的滋味。
“是鹽!”
天啊,她簡直要哭了。說真的現在裔就算是她金銀珠寶她都不會有特別感覺,畢竟那玩意在這沒用。但鹽就不一樣了,天知道這段日子她嘴巴里都要淡出鳥來了!
“你從哪裡弄的?”
孫秀青急於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邊的裔也一直在觀察她的表情。
他說:“巨獸谷的外面,我曾遇到一個人,我幫了他一些忙,他給了我這個。他說那裡的人們都很喜歡這個。”
孫秀青開心地直點頭,說:“我也很喜歡!”
“那下次我們一起去那裡,會有更多!”
裔別有用心的誘導,聽得大野眉頭皺起來,孫秀青卻沒覺得有什麼不對,毫無心機地答應下來:“好的!”
那是自然的,這一小把鹽,夠他們三個人吃幾天?既然知道這時代是有鹽的,再吃沒滋味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