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才是真的找死!
不行,說什麼都不行,朱溫必須自己去解決,也只有自己能解決!
李茂貞意志堅定,連所謂安王書信都沒看,就對來使說:“你回稟安王,朱溫狡詐陰險,這回能夠趁亂而起,必然有所依仗。本王決定親自去處理,讓他坐鎮宋州即可,此事不必多言!”
來使見李茂貞要趕人了,卻並不慌亂,鎮定的說道:“安王說,如果岐王不願,還請務必看過書信再作定奪。”
李茂貞眼簾耷拉下來,蓋住了半個鋒銳清明的眼眸。
看什麼書信,要看什麼書信,你個假安王,你個小藥商
李茂貞拿起書信展開,快速卻不失認真的一字字看過去。
在此過程中,他眼神數變,臉色也很精彩,時而驚奇,時而意外,時而認同,最後眸底竟然掠過濃濃的恐懼之色。等他掩上書信,不由得閉目陷入沉思。
李曄的信很簡單。
亳州南部、潁州全境、宿州兩城附近的吳軍雖然被翻了出來,大軍也有斬獲,但畢竟還未殲滅對方主力,現在正是關鍵時期,不容主帥分心,更不能離開。
在這個內容下面,李曄轉達了崔克禮的話:
“賊軍雖然行蹤稍露,但大軍能否分地分段合圍成功,仍在兩可之間。
“某聞名將出徵,未慮勝先慮敗,楊行密既然敢下令麾下兵馬離開宿州,分散在數百里之地出戰,就不會不留下退路。淮泗河流縱橫,一旦吳軍覺得形勢已經危急,不可再原地戀戰,便極有可能果斷撤出,且走脫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淮水上游連線潁州、豫州,順豫州境內汝水而上,可達中原腹地、我軍背心以楊行密表現出的將才來看,他以劣勢兵力出戰,孤擲一注的可能性不大,眼下情況很可能已經在他預料之中。
“如果他還有數萬兵馬並未出動,就能派之逆流而上——就算沒有,撤出亳、潁的吳軍,在進入淮河擺脫我軍追擊後,也能從淮河深入中原,襲擾我軍腹背和糧道,甚至是迂迴襲擊宋州”
“於楊行密而言,面對我軍兵力優勢與兵家戰將,宿州固不可守,唯一扭轉局勢的法子,就是擴大戰場,不停襲擾我們軍力薄弱之處,牽制我軍兵力,反饋正面戰場一旦讓他拖到寒冬時節,他便贏了
“當此之際,岐王必須坐鎮南路,不可輕離,以免貽誤戰機”
良久,李茂貞睜開雙眼。
他稍作沉吟,對等在堂中的使者道:“回告安王,本王同意他的意見。不過本王只能給他十日,如果十日之內,安王不能平息朱溫之亂,本王將會親自返回。”
“下官這就回稟殿下,告辭。”來使行禮退出。
看著使者離開的背影,李茂貞又陷入沉思。
說什麼親自返回,其實他很清楚,如果局勢真的發展到那一步,此戰就算是敗了。
楊行密沒解決,後方卻亂了,這仗還怎麼打?
只能撤軍。
第八十六章 王來了(3)
困境已經出現,局面已經危急,浩蕩大軍不是獲勝在望,而是覆滅在即。
情況怎麼會發展到這一步?
剛剛擊敗王建時,形勢可謂一片大好,武寧一隅似乎旦夕可定,整個中原彷彿唾手可得。
為何轉眼之間,戰局就斗轉直下到如此境地?
這個問題,其實李茂貞心裡有答案。
敵軍強悍,孫、楊厲害,只是一個原因,甚至都不是主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內部爭鬥。
李茂貞說起來得了安王舊部效力,中原各鎮協從,但自打到了宋州,他就一門心思想著如何打壓別部,讓自己的兵馬獲得更多戰功、佔據更多地盤。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