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北摸著下巴,眉頭緊皺:“最近有沒有排便?”
通常情況下,上消化道出血的排便也會有異常,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黑便,血液在腸胃中停留時間過長,血紅蛋白中的鐵與腸道內硫化物產生反應,生成了黑色的硫化亞鐵,最終排出來就是黑便,也有可能是暗紅色,甚至鮮紅色的大便。腸道內停留的越久,顏色越深暗。
腹部脹滿且痛,甚至額頭有汗出。
小翠一詢問才發現,原來患者已經四天沒有排便了,這就意味著有大量的血淤積在了腸胃裡。
《血證論》有云:“若瘀血不去,則心血不生”該句出自於《血證論》。
而且幾乎是原話:“若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女子胞中之血。每月一換。除舊生新。舊血即是瘀血。此血不去。便阻化機。凡為醫者。皆知破血通經矣。獨於男女吐衄之證。便不知去瘀生新之法。抑思瘀血不行。則新血斷無生理。觀月信之去舊生新。可以知之。即瘡科治潰。亦必先化腐而後生肌。腐肉不化。則新血亦斷無生理。且如有膿管者。必爛開腐肉。”
女性每月都來月經,就是為了把舊血去掉,這樣才能生新血,就比如中醫外科處理瘡瘍,必定會清除腐肉,腐肉不去,新肉不長。
《外科大成》言:
“腐不盡不可以言生肌。若誤用生肌藥。則反增潰爛。但潰而不痛者。乃其徵也。又云。毒盡則肌自生是知有腐不可不速去也。”
因此《血證論》認為瘀血不去,不可言補血。就如中醫外科認為的腐肉不去,不可言生肌一樣。《血證論》:“治失血者。不去瘀而求補血。何異治瘡者。不化腐而求生肌哉。”“如邪氣不去而補之。是關門逐賊。瘀血未除而補之。是助賊為殃。”
其實就是就是中醫的虛實之分。
《黃帝內經》言:“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是中醫一大治則。
就是實證需要祛邪,瀉實。虛證需要補虛扶正。
虛證如果“瀉”就會更虛。實證如果“補”就會導致病情更加嚴重。
血瘀證屬實證,血虛證屬虛證。
因此有血瘀,應該先瀉實,把瘀血去掉。如果血虛的話再補血不遲。如果有血瘀補血,就會越補越瘀。
《血證論》又云:“多集補藥而已也。總而論之。血證屬虛癆門。固宜滋補。第恐瘀邪未清。驟用補法。則實以留邪為患。而正氣反不受益。歷見幹血癆瘵等證。皆系醫人橫用滋補。以致舊血不去。新血不生。不知舊血。客於經絡臟腑之間。如木之有蛀。不急去之。非木死。其蛀不止也。故仲景治幹血。用大黃蟲丸。夫既成虛癆之證。而內有幹血。猶須峻藥去之。則其虛未成者。更不可留邪為患。故實證斷不可用補虛之方。而虛證則不廢實證諸方。恐其留邪為患也。或虛中實證。則攻補兼用。或十補一攻。在醫者之善治焉。”
因此有瘀血,不能只用補血補氣藥,否則越補越瘀,必須先把瘀血去掉,瘀血一除,何愁新血不生?
林北思索良久說道:“本來上消化道出血,腸胃裡肯定有瘀血,肯定是要排血便的,這麼久沒排全部都堵裡面了,肯定肚子不舒服啊。”
小翠問道:“那怎麼辦?”
“用瀉下逐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