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帶戰甲架構的整體最佳化方案實施。
這個過程需要蓬雷獨自完成,無人可以插手相助。
即便是琴琴也不例外。
這項根據設計圖指示需一次性完成的關鍵步驟。
而且給出的建議是先進行戰甲元件的改進。
之後再進行記憶金屬元件的程式設計工作。
初代鐵馭戰甲,元件是很大的。
即便蓬雷已經做過一輪升級,把一個一個的部分變成了一體化的裝備。
但還是可以看出。
整個架子太大,活動起來也還是有些僵硬的感覺。
元件大,那就說明用到的元件數量少。
這也就代表了戰甲的靈活性差了些。
就像是高達模型一樣。
1000個零件的高達和100個零件的。
區別在哪裡?就是在於零部件的數量。
零件越多的高達模型可以動的地方就越多。
在戰甲上也是如此。
元件越多、越小而精緻,它的靈活性就越高。
所以。
改善戰甲元件這項任務。
從根本上來說。
是讓每個部分變得更加細緻,同時增加更多元件。
確保戰甲仍然是可穿戴一體式的設計同時,給各個組成部分分配更明確的任務。
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它的靈活性。
而在此過程中。
又引入了一個新的技術——“記憶金屬”。
提到記憶金屬,既可以說它非常高大上,也可以說並不特別複雜。
畢竟,像彈簧這種隨處可見的小物件,也可以算是記憶金屬的應用之一。
接下來的新戰甲不需要單獨定製的原因就在於。
新戰甲使用到了記憶金屬技術。
可以根據蓬雷自編的一套演算法,隨意調整其形狀和大小。
還更加輕巧,並且能夠快速自動化部署。
因此。
這也是系統建議先做模組更新的理由。
完成之後再開始程式設計。
這樣才能更高效推進。
看到蓬雷這邊自己似乎幫不上忙,一群人也只能乖乖待在實驗室裡守了幾日。
觀察了段時間後。
他們才意識到,接下來蓬雷的工作是對現有的戰甲結構進行整體最佳化。
每個人心裡都激動起來。
這意味著。
升級計劃進入了最後衝刺階段。
只要框架調整完畢,那就是真正意義的第二代成品了。
故此他們非常興奮。
結果。
等到大家都以為終於可以慶祝二代成功之際,沒想到蓬雷搖搖頭說,還有重要步驟要走。
說著他便拿出膝上型電腦,迅速開啟了程式設計工具,開始了飛快編寫。
周圍的人都傻眼了。
不是一開始蓬雷就已經寫好智慧ai了嗎?
怎麼現在又要重新編碼呢?
這新的公式又是什麼用處?
大家一臉懵懂。
不過。
看見蓬雷這麼專心的樣子。
其他人也就沒再多問。
更何況。
到了這個時候。
對於程式設計工作,他們是完全無能為力了。
他們覺得盯著蓬雷深色背景的程式介面實在是太枯燥了。
反正他也說了之後的事情沒法插手。
倒不如出去透氣放鬆一下。
靜等佳音。
就在眾人決定散心沒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