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就已經被付師長結束了。
“這件事情就定下來吧,我們後續可以再進一步商量。”
“小雷子,你就在這軍區內繼續你的研究好了。”
“我會為你配備最好的實驗室,在軍營裡做測試什麼都很方便。”
“我也就不用東奔西跑了,老胳膊老腿的經不起折騰。”
對此提議蓬雷表示贊同,並點了點頭應承下來。
“行,那就按你說的辦。
我要先回去準備一下後面的事宜。”
然後。
蓬雷帶著幾位離開了付師長的辦公室。
付師長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他之所以只選十二個人。
其實背後有著諸多原因。
他說的理由只是其中一部分。
但更為重要的一方面是。
數量少意味著容易調動與控制。
從一開始,他就已經提到過。
隋天化他們幾個未來會擔任副組長一職。
那麼這支小隊真正的負責人是誰呢?
毋庸置疑,自然是蓬雷。
正如付師長所言。
他的確年事已高,退休指日可待。
利用這一段時期,自從小隊建立開始。
逐步引導蓬雷學習掌握部隊的各項事宜。
將來或許有機會讓他接替自己的職位。
目前看來,蓬雷僅是名上尉。
但就論實際貢獻度而言。
他那些大大小小的研發專案加在一起。
即使授予少將頭銜也不過分!
這並不是一種妄想。
須知,科學家不僅限於科研工作。
軍隊內部很多研究人員本身就是正規軍校出身的優秀人才。
這些人除了科學研究外,軍隊也會培養其從事多種不同任務。
比如說:
現在國內一些中科院院士,若他們在軍方登記註冊,一旦發生戰爭時,幾乎都會被晉升至少將以上。
畢竟對科研工作者而言,他們獲得最高軍銜可以達到中將級別。
等到以後蓬雷積累更多服役時間,以他這樣傑出的貢獻能力,被授予中將實屬輕而易舉。
主要原因是由於年齡還小,心智不夠成熟,故當前只是個上尉。
付師長把蓬雷視作接班人在栽培,這種做法完全合乎各項標準與規定。
最關鍵在於蓬雷是否有這個意願。
這也是困擾付師長的地方。
似乎除了科研之外的一切事物,蓬雷都表現得興致缺乏。
即便擁有領兵作戰的天賦,
按照他一貫的性格特徵看,更樂意長時間待在實驗室內專注研究。
因此這件事從來也沒向蓬雷提及。
純粹是個想法罷了。
反正至少五年內他還不會離開崗位。
屆時再看看情形如何再說。
也許到時候蓬雷改變了初衷。
實際上,
不說明白是對的。
因為在蓬雷心目中,確實只有研究一項才是正事。
根本沒去思考自己指揮打仗會是什麼樣子。
難以想象得到。
他情願持續三個月沉浸在實驗室中工作,也不想花五分鐘訓練新兵。
甚至都不曾考慮帶兵參戰。
這是不可行的。
倘若真去統領士兵參與戰役,成為像付師長那樣忙碌的人,那豈不是再沒有機會繼續搞研發了嗎?
人生便失去了意義!
絕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