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釋出的當日,二王分別在太原與大同宰殺牲畜以祭軍旗,意圖先攻取這兩座重鎮,裹挾山西的地方官員以及邊軍中預先約定的將領,從而割據山西。
他們計劃打通與蒙古的通道,確保後路無憂,隨後揮師東進,直取京師……
開平二年八月十五,正值巳時,秋日的陽光灑在晉王府的琉璃瓦上,一片金黃。承運殿前的廣場上,近兩萬的將士攜刀帶槍,肅立靜聽世子宣讀檄文:
“昔我皇明祖訓……而今朝綱不振,奸臣當道,皇權旁落,社稷危如累卵,百姓苦不堪言,此情此景,天地難容,祖宗痛心!
……朕,晉王朱求桂,代王朱彝梃……誓師靖難,意在清君側,誅除奸邪,恢復祖制,安定天下!
……正義必勝,天道酬勤。待奸邪盡除,國家安定,朕定當論功行賞,封爵加祿,與爾等共享太平盛世!
……今發此檄文,告之四海,望天下士民,共鑑之,共助之!願天佑大明,祖宗之靈,庇佑我軍,誅除奸邪,還我大明一片朗朗乾坤!”
世子的語調慷慨激昂,場上的將士不時舉起刀槍應和,喊殺之聲震耳欲聾!
……………………
朱審熇是晉藩遠支的宗室成員,年至二十有餘,卻仍未被錄入玉牒,就連“朱審熇”這個名字,也是父親私下裡為他取的。
未在玉牒上留名,便意味著沒有祿米可領。他兄弟八人,唯有排行靠前的兩位兄長,因在玉牒上有名,得以獲封奉國中尉的爵位,餘下的六兄弟以及五個姐妹,皆未錄入玉牒,他們離嫡支太過遙遠,根本無人問津。
全家二十幾口人,僅靠父兄三人的祿米度日,而這三人的祿米,又時常被拖欠,每人每年應得的兩百石祿米,能領到三成就已是萬幸。
為了生計,朱審熇兄弟或跟隨嫡宗的商隊走私至蒙古;或加入嫡宗的馬隊,幹些“行俠仗義”的勾當。
朱審熇便是馬隊中的一個小頭目,手下有五十餘人,人人騎馬,配有二十支三眼銃,而他本人更是擁有一支從邊軍手中高價購得的火繩槍,裝備之精良,可見一斑。
八月十五這天,他率領手下,與王府的其他馬隊一道,總計上千人馬,整齊列於承運殿前,誓師祭旗之後,便準備隨馬隊首領衝出晉王府。
他們的目標,是太原城內的幾大衙門,意圖活捉宣大總督魏雲中、巡撫耿如杞以及布政使鄭國昌,晉王欲以這些朝廷高官來號令山西。
莊重熱烈的儀式,令底下的將士熱血沸騰,就連朱審熇胯下的戰馬,也感受到了他的激動,不停地用蹄子刨地,只待一聲令下,便奮力向前。
儀式結束後,王府大門緩緩開啟,朱審熇正欲隨隊衝鋒,卻猛然發現,護城河對面,七八門火炮正靜靜地瞄準著大門口……
見大門開啟,火炮立即點火發射,炮聲之響,遠超之前承運殿前的歡呼聲,彷彿地動山搖,將王府大門上方的屋頂都掀翻了。
哦不,那是被實心炮彈直接轟翻的。
另幾枚實心彈,炸入馬隊之中,瞬間犁出幾道血槽,人馬翻飛,慘叫聲、馬嘶聲交織在一起,亂作一團。
朱審烜策馬衝上城牆,氣急敗壞地質問守城護衛:“你們都在幹什麼?官軍來了怎麼不發警報?”
帶隊守衛城牆的,正是朱審熇的大哥朱審灺,他指著正在褪去偽裝的明軍部隊,委屈地說:“一早上都沒有動靜,這些官兵,怕是昨夜就潛上來了……”
朱審烜心中暗叫不妙,莫非官軍早已知曉王府的行動,特意等他們儀式結束,好坐實靖難的罪名?
開弓沒有回頭箭,此時他已無暇多想,對面的第二輪火炮又響了起來,朱審烜連忙將頭縮排城牆後面,吩咐朱審灺:“守住城牆,別讓官兵攻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