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嚴峻的局面,不用太后強調,在座之人,也知道大明的宗藩,再不改變,面臨的結局就是,要麼大明被拖死,要麼宗藩被餓死。
朱元璋自己苦了一輩子,生怕自己的兒孫再受苦,於是不讓他們習四民之業,給莊田,給?米養起來。
這怪不得老朱,他在世時,兒孫只有不到百人,大明那麼大的地方,養起來毫不費力,誰知道兩百多年下來,各地藩王宗親無所事事,專職造人。
到大明中期的弘治年間,各地宗親的?米,就開始供應不足,嘉靖皇帝自己是藩王上來的,對宗藩事務,還過問一下。
到了萬曆皇帝,就徹底擺爛,孫承宗說:“請大家翻到第二頁……”
周王忙翻到第二頁,見上面寫著幾組資料:嘉靖四十四年,宗藩祿米佔全國田賦的三成左右,萬曆二十二年,宗藩祿米就佔到了六成;到三十二年,十年間,祿米支出就超過了田賦收入。
最後一項是天啟七年的資料,正是剛才孫閣老唸的那一欄,周王暗暗心驚,他見會場上,再也無人質疑這些資料,便乖乖閉嘴,想聽聽這些太后倚重的“顧問”們,要怎麼改革宗藩。
溫體仁舉手發言:“其實,萬曆中期,朝廷就放開了,對奉國中尉以下的宗親,科舉入仕的限制,准予他們入學應舉。
自萬曆二十一年來,禮部前後舉行過八次宗親科舉,但考取進士的,只有十二人……”
坐在上首的太后聽了,十分感興趣,對身後的法容道:“下來把這些人的資料拿給本宮看看,對這些力爭上游的宗親,要量才錄用。”
周王在旁邊聽了,心裡動了動,見太后又轉過頭,繼續聽官員們的發言。
正在發言的,是次輔韓爌,他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今大明宗室,五世以下,盡為奉國中尉,此策甚為不妥。
應該執行嫡長子繼承製,自將軍以下,只有嫡支繼承爵位,其他子弟則廢除爵位……”
周王心裡咯噔一下:這位是個狠人,不愧是次輔,真敢說啊,他這一刀砍下來,周王府有封爵的人,不到一千人!一下子砍掉八成還多!
沒了爵位,就沒了祿米,這些人靠什麼活?
不用周王開口,三輔袁可立就問出了他想問的話,韓爌顯然還沒想好,他很光棍地道:“大家一起討論啊……”
這時候,坐在遠處的一位紅袍官員,舉手發言。
周王低聲問平安:“萬歲爺,這位是誰?”
平安也低聲道:“叔祖爺爺,他是燕京大學校長,徐光啟。”
周王坐直身子,只聽徐光啟道:“臣建議,對這些失爵的宗親,就該將他們與大明的百姓一同視之,讓他們從事四民之業來養活自己。
比如說,這些宗親,可以佃租族中的公田,或者,朝廷分給每人一百畝的永業田……或免稅三代,三代後,要如百姓一樣交納田賦……”
戶部尚書郭允厚舉手發言道:“子先的建議是好,本官問一下,土地哪裡來?”
今日的大明,土地兼併嚴重,好地都握在世家大戶手裡,連在京的幾位王爺的莊田都湊不出來,再到哪裡去拿地來分給這些宗親耕種?
徐光啟也學韓爌的樣子,放下手上的材料,笑著道:“這不是正在討論麼?”
周王越聽越心冷,他望向對面的三位王爺,卻見他們也皺著眉頭不出聲,顯然也沒什麼好辦法。
他又偷偷地望向太后,卻見太后不動聲色地,望了一眼桂王右邊的位置,周王順著太后的目光望過去,只見那裡坐著一位黑袍和尚。
太后的顧問小組裡,還有和尚!
然後,周王就看見,那黑袍和尚微微點了點頭,隨即舉手發言道:“土地的問題,貧僧有點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