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這世上最沒數的便是那些生得好、除此了了之人,而興化帝陛下恰恰是生的最好,也了了的一位。他總把兩位國士的功績當成自己的成果。整日裡自命不凡,真以為自己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神人。雖然看重兩位國士,卻從未真正將其當成不可或缺地股肱。
所以當貴戚與丞相的矛盾不可避免時,他沒有堅定的站在正確的一方。而是被貴戚們地如簧巧舌,撩撥起了對丞相的不滿。君臣相宜數十載的佳話,終於出現了一絲裂紋。
但上官丞相併沒有察覺這一點。仍然如老狗一般,盡忠職守地看護著他齊家的天下…
所以當皇帝要上官丞相從國帑中撥付鉅額銀兩,用來休兵止戈時,聽的是老丞相的鏗鏘之聲:“陛下恕罪,臣萬難接旨。”
面對著這燙手的山芋。上官丞相是不會去接地,他沒有為別人擦屁股的道理。
“你敢抗旨?”融親王頓時便跳腳指責道:“大逆不道啊。皇兄,此人也太不把我們姓齊地放在眼裡了!”他對老丞相乃是積怨已久,現今一朝釋放,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你住嘴!”皇帝拉下臉來,喝罵一聲道:“一邊待著去。”
融親王趕緊站到一邊,面上卻不見得有多沮喪。他知道皇兄有個毛病,罵誰就是跟誰近,越是客氣反倒越是疏遠。
“丞相,你可有什麼難處。不妨說出來。”罵完了融親王。皇帝轉向上官丞相道。
“臣不敢抗旨,”上官雲鶴輕嘆一聲道:“方才陛下說當家三年狗也嫌。實在是深體臣心,微臣差點便要掉下淚來。”說著還用手帕擦擦衣角,彷彿真的動情一般,聲音低沉道:“融親王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而陛下洞燭高照、明察秋毫,自然應該知道,一番大戰下來,我大齊的國帑已是青黃不接,正常運轉都無以為繼,又從哪裡擠出這麼大筆銀子呢?”
“上月大江市舶司方把今年的稅銀押解進京,”融親王又插嘴道:“僅與與楚國貿易這項,一年就是五百萬兩進賬,怎麼能說沒有呢?”
“有是有,但這仗還不知打到什麼時候,幾十萬大軍的軍需尚需供應;幾百萬難民也要安置撫卹,這些都要從市舶司的稅銀裡著落。”上官丞相面色不善道:“庫裡的銀子都有用向了,一文閒錢都沒有。”
“這契約一成,仗就沒得打了,還要籌措軍費做甚?”融親王撇嘴道:“還指望著發死人財嗎?”
“這裡停戰是你們的意思,但趙公那裡尚有對策,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怎能就此認輸呢?”上官丞相氣的渾身發抖,哆嗦著指向融親王道:“殿下還是死了這份心吧,就算國庫充盈,我也不會出這個錢地!”
“為何?”融親王不避不讓道。
“我丟不起這個人!”上官雲鶴鬚髮皆張,近似咆哮道:“前方將士尚在捨生忘死地拼殺,勤王軍隊也在日夜兼程而來,我們身為中樞卻不戰而降,屈膝賠款不說,還寒了百萬將士的心!這樣做地天理何在?廉恥何在?”中矣。融親王心中暗道,便低眉順目的低下頭,不再說話。
話一出口,上官雲鶴便知道自己激於義憤,一時失言了,果然見皇帝陛下變得面色鐵青。攥著佛珠的右手,已經因為使力而青白一片了。
上官丞相向來把融親王這些皇親國戚。視為國之蠹蟲,那是相當的瞧不起。且隨著當國日久,已經習慣了乾綱獨斷,言談間自然沒有那麼多顧忌。
可他對融親王一陣毫不留情的痛批,卻有意無意揭了皇帝的龍鱗…要知道融親王乃是奉旨辦差,做得好壞都代表皇帝地意思。打狗還得看主人呢,在皇帝耳中,上官丞相罵融親王投降賠款、寡廉鮮恥、喪盡天良,不是指桑罵槐是什麼?
雖然修的是不動禪,但興化帝畢竟還沒有真修成佛祖。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