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路的忙不用說,明臣在南方準備拍電影,馮寶貝、丁丁去錄節目,一個個的只怕真正演出時會不在北城。到時候萬一捧不了場,連累到燕子被罵騙子……
他在標準天地待著的時候,《兩個士兵》的最後一批工作人員、演員,集合去機場。
看他們離開,再熬過半個下午,回家收拾東西。
第二天上午的飛機,元龍、於紅兵、沙沙、花花、滿快樂,加上白路一個,大家去柏林。
任何一個活動組織者,都希望自己組織的活動會成功、很成功,會吸引大量眼球,成為權威性的所在。
跟很多地方性的電影節比較,柏林電影節算是成功一族。可說到底還是比不過財大氣粗的美國人。
不過呢,歐洲三大電影對國產電影的影響還不錯,都有過中國影片獲獎。比如柏林獎,先後有四個電影獲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熊獎。雖然那些個電影,我們大多沒看過,甚至沒聽說過,但是不妨礙電影節評委喜歡。
對於《一個警察》劇組來說,就是來刷存在感的,刷一刷兩個華人的形象分。至於拿獎什麼的,全沒奢望。
而於紅兵是來賣電影的,會參加影展。
電影節兩週時間,從開幕到結束,電影院會沒完沒了的搞新片釋出會。每放映一部影片,多會搞個進場儀式,演員們出場走紅毯,多個宣傳機會。但是這類影片跟主競賽單元多半無緣。
就是說。白路跟元龍對這次評獎看很低,應該是沒戲,所以也沒出門。窩在賓館裡等第二天的開幕式。於紅兵稍忙一點,要去看展位。
可是有記者啊,另外就是有別的劇組也來參加電影節。從國內機場出發的時候,就有記者追著問話,無非是套話,詢問有沒有拿獎信心一類。
這一類問題當然不會有答案,可等到了柏林以後。居然有在德國的記者打過來電話,說是進行採訪。
這一次來柏林,不光是美國的《一個警察》和於紅兵的《那年》。還有國內三個劇組。電影節是這樣的,某部或某幾部影片會一早就知道能參與主競賽單元,但是名單不會公佈出來。更多劇組是什麼都不知道,跑來柏林堅持一些天。等最後一場的請柬沒發給你。就是告訴你沒戲了,可以撤了。
一般來說,能發張請柬留下來的劇組都會得個或大或小的獎。
從目前而言,《那年》幾乎沒戲獲得提名,所以主要任務是賣片子。可是從國內趕過來的三個劇組不這麼想,都是抱著很大希望,也是早兩天過來,跟很多記者見過面。
從國內趕來的記者要追新聞。自然會採訪這三個劇組,也自然不會放過白路他們。
白路沒心情理會記者。說是結果出來以前,不能隨便說話。
一直忍到第二天下午,一行人收拾打扮,出發去劇院,去開幕式現場。
下午六點正式舉行開幕式,可現場周圍早早站滿了人,記者們都是標配黑西裝,更不要說明星。
滿快樂三個妹子穿同款衣服,樣式略有不同,元龍是唐裝,白路是西裝,於紅兵也是西裝。
他們到來時,紅毯上已經有很多明星,一條二十來米長的紅毯,硬是站了七、八個人,前面的在慢慢走,後面在慢慢晃,也有快步經過的,幾步走進現場。
隆重、盛大,這是直觀印象,賓客全是盛裝,到處是燈光閃爍,不用往裡走,站在外面看,就覺得這是一片美麗天地、夢幻世界,很吸引人走入其中。
如果說電影有無上的魅力,那麼能走上這一段紅毯,便是魅力最直接的體現。
有保安確認賓客身份,確認無誤才能進入。
白路不著急,好象在看熱鬧一樣看著身邊有人經過。他對明星不熟悉,倒是滿快樂唧唧喳喳的說看到這個明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