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詩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紅樓夢〉第 110 回解析——史太君壽終歸地府,王鳳姐力詘失人心》進行的解析:
(二)《解析〈紅樓夢〉第 110 回》
賈府興衰卦象牽,太君地府赴黃泉。
鳳姐力絀人心失,周易哲思透世緣。
陰陽轉化興衰變,命運無常嘆逝川。
賈府榮華終作古,紅樓殘夢意綿綿。
(二)詮釋:
這首詩以七律的形式,圍繞《紅樓夢》第 110 回的情節和周易哲學的解析展開。表達了賈府由盛轉衰的命運軌跡,以及周易哲學中對事物變化和無常的思考,最後感慨紅樓之夢的深遠意蘊和綿綿不絕的情感。
詩的首聯“賈府興衰卦象牽,太君地府赴黃泉”,指出賈府的興衰與周易卦象緊密相關,而賈母的去世也象徵著賈府的重大轉折。
頷聯“鳳姐力絀人心失,周易哲思透世緣”,描述了鳳姐在這一回中的力不從心,同時體現了周易哲學中對世間因緣的洞察。
頸聯“陰陽轉化興衰變,命運無常嘆逝川”,進一步闡釋了周易哲學中的陰陽變化和命運無常的觀念,讓人感嘆世事的變幻莫測。
尾聯“賈府榮華終作古,紅樓殘夢意綿綿”,則表達了賈府曾經的榮華富貴最終成為過去,而《紅樓夢》所展現的殘夢般的故事,給人留下無盡的感慨和思索。
整首詩透過周易哲學的視角,深入剖析了《紅樓夢》第 110 回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和悲劇色彩。
(三)《紅樓夢》第 110 回名為“史太君壽終歸地府 王鳳姐力詘失人心”。以下是該回的梗概、主題思想、情節以及經典詩句典故:
梗概:
賈母歸西:史太君賈母的病情愈發沉重,最終壽終正寢,離開了人世。賈家上下一片悲痛,眾人忙著料理賈母的後事。在賈母臨終之際,她還念念不忘賈家的未來,對眾人有所囑託,但此時的賈家已經是風雨飄搖,難以挽回頹勢。
鳳姐艱難操持:賈母的喪事需要有人主持操辦,王熙鳳本是精明能幹之人,但此時的她身體狀況不佳,又因之前種種事情心力交瘁,且賈家的經濟狀況也大不如前,使得她在操辦喪事時力不從心。她既要應對各種繁瑣的事務,又要協調各方關係,還要面對資金短缺的困境,忙得焦頭爛額卻難以將喪事辦得如往日般風光。
家人各懷心思:在操辦賈母喪事的過程中,賈家眾人各懷心思。有些人只顧著爭權奪利,對喪事並不上心;有些人則在一旁冷眼旁觀,看著王熙鳳獨自忙碌;還有些人則趁機中飽私囊,使得喪事的辦理更加艱難。而王熙鳳在這過程中,也逐漸失去了人心,她曾經的威風不再,眾人對她的不滿情緒日益增加。
鴛鴦殉主:賈母的貼身丫鬟鴛鴦,一直對賈母忠心耿耿。在賈母去世後,鴛鴦深知自己失去了依靠,又不願被他人擺佈,最終選擇了殉主。她的死,既是對賈母的忠誠體現,也反映了封建社會下奴僕命運的悲慘。
主題思想:
家族衰落的加速:這一回進一步展現了賈家的衰落。賈母的去世象徵著賈家的精神支柱崩塌,而喪事的混亂和艱難則凸顯了賈家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衰退。家族內部的矛盾和紛爭在這一事件中充分暴露,加速了家族的分崩離析。
人性的複雜:透過描寫賈家眾人在賈母喪事上的不同表現,展現了人性的複雜。有的人真心悲痛,有的人則自私自利,反映了在家族變故面前,人們的真實面目和各種不同的心態。
封建社會的悲劇:鴛鴦的殉主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性的壓抑和扭曲。奴僕們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只能依附於主子生存,一旦主子去世,他們的命運便變得十分悲慘。同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