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則如同那神秘的星空,深邃而悠遠,為我們揭示著命運的奧秘與真諦。讓我們在這充滿哲理與詩意的解析中,再次感受《紅樓夢》的魅力與震撼,以及周易哲學的無盡智慧與啟迪。
三、從周易哲學的角度對《紅樓夢》第 98 回的解析:
1 陰陽理論與人物關係:
寶黛關係:黛玉和寶玉之間的感情純真而深厚,他們的情感可以看作是一種陰陽的相互吸引。黛玉柔弱、敏感、細膩,具有陰柔之美;寶玉多情、善良、叛逆,帶有一定的陽剛之氣,但又不同於世俗所定義的那種純粹的陽剛。他們在性格和氣質上相互補充、相互契合,就像陰陽兩極相互吸引一樣。然而,他們的愛情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最終走向悲劇,這也體現了陰陽之間的對立和衝突。在封建禮教這個強大的“陽”的力量壓制下,寶黛之間的“陰”性情感無法得到正常的發展和表達,最終陰陽失衡,導致了黛玉的死亡和寶玉的痛苦。
釵玉關係:寶釵和寶玉的結合則是另一種陰陽關係的體現。寶釵端莊、理智、大氣,她所代表的是一種更為符合封建社會規範的“陽”性特質;而寶玉內心深處對自由和愛情的追求與寶釵的理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寶玉的這種特質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陰”。他們的結合是封建家長制下的安排,並非基於真正的情感共鳴。這種看似陰陽結合的婚姻,實際上缺乏真正的陰陽和諧,因此寶玉在婚後仍然對黛玉念念不忘,內心充滿了痛苦和矛盾。
2 變化與轉化的哲學:
命運的轉變:在這一回中,黛玉從一個寄居於賈府、備受賈母疼愛的小姐,逐漸走向了生命的終點,她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與周易中所強調的變化思想相契合。事物的發展是不斷變化的,沒有永恆不變的狀態。黛玉的身體狀況日益惡化,她與寶玉之間的感情也因為各種因素而逐漸破裂,最終導致了她的死亡。這種命運的轉變是不可逆轉的,正如周易中所說的“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寶玉的心境變化:寶玉從得知黛玉死訊後的悲痛欲絕,到後來逐漸接受現實,將對黛玉的愛慕之心慢慢轉移到寶釵身上,這也是一種心境上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了陰陽的相互轉化,寶玉內心的情感從對黛玉的“陰”性情感,逐漸轉化為對寶釵的一種“陽”性的接受(這裡的陽並非指純粹的陽性特質,而是相對於對黛玉的情感而言,寶玉對寶釵的態度更為現實和接受)。這種轉化是在封建禮教和現實環境的壓迫下發生的,也反映了人在面對命運的變化時,內心的不斷調整和適應。
,!
3 因果迴圈與報應:
寶黛愛情的悲劇因果:從周易的因果迴圈觀點來看,寶黛愛情的悲劇是有其因果關係的。他們前世的緣分(絳珠草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今世以淚還情)註定了他們在這一世會有情感的糾葛,但封建社會的種種束縛和家族的利益考量,成為了阻礙他們愛情的因素。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導致了黛玉的死亡和寶玉的痛苦,這是一種因果迴圈的體現。就像周易中所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寶黛的愛情在封建禮教的“不善”環境下,難以得到善果。
家族命運的因果:賈府的興衰也與因果迴圈的哲學思想相關。賈府在前期的繁榮昌盛中,隱藏著各種腐敗、墮落的現象,這些不良行為最終導致了賈府的衰敗。在第 98 回中,黛玉的死和寶玉的痛苦,也是賈府衰敗的一個重要表現。這種家族命運的變化,與賈府眾人的行為和選擇有著密切的關係,體現了因果迴圈的規律。
4 平衡與和諧的追求:
人物內心的平衡:在這一回中,主要人物都在追求內心的平衡與和諧。黛玉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渴望回到自己的家鄉,她覺得自己的身子是乾淨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