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娘撇過臉正是生著悶氣,孕婦本就情緒容易激動,江氏瞧著心早就軟了,她一人如何擋得過他們。
蜜娘為爭這一口氣也要把自家的報紙做好,怎麼著也要把這件事情做好。
今年的天氣尤為的冷,明年又是一年春闈,沈興淮也將調往新的職位,他們的京報保持著一個月兩份的頻率,內容也愈發嚴實,每個月都是一大堆稿子給他們,誰都想登個報,朝中不少大人也是妙筆生花,紛至沓來。
孫廣義的事情在年前有了判決,朝中大臣辯論了許久,實際上孫廣義是個清明公正的好官,他錯就錯的以一己之力去對抗存在了幾十上百年的陋習,元武帝為壓民意,將他調離,雖是降了一級,但調去金陵府,他為人剛正堅毅,元武帝對太子道:&ldo;此人赤子之心,有時太過重感情,然為臣子,絕無二心,可用之為利刃。&rdo;
任命書下來,孫廣義特地寫了一封信回來感謝沈興淮他們,信中坦言近些日子的失落與不理解,他言:&ldo;且是見識越多,越發明白為何家鄉之貧窮,陋習不除,難以自強。可事到如今,我且無能為力也。天底下我最是盼望家鄉可繁榮昌盛,恰是他們最是不能理解,以怪異、惡狠之眼瞧我,咒我忘恩負義……&rdo;
他一番得不到理解的心意讓人唏噓,沈興淮回了一份信安慰他,又是拜託他若是順利可否替他回家一看,金陵府和蘇州府相近,他從南邊往上許是會經過蘇州府。
孫廣義之事安然解決,沈興淮也得考慮一下自己以後去哪個部門,他暫時還未有外放的打算,首先孩子還小,其次他也不想父母一直跟著他搬來搬去,太過勞累。
如今大家都在奔走關係,希望能夠調到一些油水部門,如今兵部禮部是熱門,吏部什麼的其次,所有人大概都沒有考慮過工部。
沈興淮卻是考慮工部和吏部,範先生想著吏部就也罷了,那工部去了能做什麼。
他對高官職位沒有太多的追求,如今能做一些事實,家中平安他已然滿足,旁人追求的是晉升的快速捷徑,他沒得這樣的追求,就顯得清閒許多。
鄭寬有其岳父的門道,倒也是好辦事,其餘像王謄,家中有勢力,可不難。自打王家做出那般事情,沈興淮連帶著也看大看得起王謄,兩人在翰林院幾乎沒得交集。他亦是清高,讓人有些搭不上,常常不同大家一道。
即便如此,鄭寬還是要參加各式各樣的聚會拉攏一下關係,沈興淮還是同往常一樣,回家吃飯帶孩子,他便是道:&ldo;你怎的一點也不著急,大家如今都四處找關係,你在這邊優哉遊哉,若是被調去了個不好的部門就完了。&rdo;
沈興淮知他好意,道:&ldo;我倒是無所謂,去工部也行。&rdo;
他知道他們都不想去工部,沈興淮倒是最屬意工部,科舉出身的人多是喜愛禮部、吏部這些主文職的,工部多是工程事物,他們沒得經驗,而且難辦事,難以做出些政績,沈興淮恰是不喜那些官僚作風強的職務,他的目的就是想做一些實事。
江垣是第一個支援他的,他道:&ldo;你素來喜愛這些,工部最適合你不過。&rdo;
江垣同他一道遊學,這麼多年下來,他知他秉性,最是不喜稀泥、阿諛奉承的事情,又對建造之事頗感興趣。
蜜娘道:&ldo;阿兄最喜愛建造房屋之事,進了工部大底能讓他造個夠。&rdo;
江垣好笑,不過頗為敬佩他做實事的態度,兵部之事也多受他提點,江垣如今替元武帝掌管兵器,槍枝彈藥的威力巨大,萬萬是不能外傳的,雖是製造了一批,但未給任何軍隊用,亦是不能多建造。
江垣閒暇之餘,便是陪蜜娘一道選稿子,出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