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天氣冷,一直被關在家裡,最遠也只在周圍轉悠幾下,算是第一次被帶出來,小蜜娘興奮極了,被沈三抱著,腳一個勁地蹬,看著新奇的景緻,小手指著慈雲塔啊啊叫,似是第一次見到這麼高的建築物。
江氏牽著沈興淮的手,笑得一臉柔和,江氏的五官稱不上多精緻,但看著極為舒服,毫無攻擊性,笑容也非常有親和力。
&ldo;蜜娘第一次上這般鬧的地方,瞧那眼睛,都看不過來哩!可別把小頭給轉掉了。&rdo;江老夫人打趣道。
蜜娘聽到自己的名字,轉動頭看江老夫人,趴在沈三的肩上,嘴裡叫著:&ldo;婆啊,啊,婆……&rdo;
江老夫人笑著捏了捏她的小手。
蘇州的寺廟少有在山上的,這兒少山丘,多為平地,走幾層臺階就到了慈雲寺,進去就是大香爐和一排排蠟燭,香味嗆人,沈三把小蜜孃的頭按在自己肩膀上,等走過了院子,跨進第一道門,是十八羅漢,模樣嚇人,沈三不敢讓她亂看,怕嚇著她,加緊步伐,走過這一道後才鬆開手讓她直起身。
後面院子裡有個小沙彌,看到幾個人,立即就上前問好:&ldo;幾位施主安好。&rdo;
江老夫人握著佛珠朝他點頭,微微鞠躬:&ldo;奈師傅阿在,我們今朝來要再點一盞長明燈。&rdo;
&ldo;在的,師傅早就交代過了,施主且跟著我來。&rdo;
小沙彌帶著他們拐到寺廟的最後面,推開門,首先入目的是一座大佛像,佛像的兩邊都是長明燈,進了寺廟,小蜜娘就不如在外面時的激動新奇,反是縮在沈三懷裡,亦或者趴在他的肩膀上不敢亂看。
江思娘心中愛憐,但思及亡父,且一會兒吧,一會兒就帶小蜜娘出去。
老和尚坐在佛祖下面,面前擺著一盞長明燈,他正在唸經,聽到門口的開門聲,睜開眼睛,起身:&ldo;施主。&rdo;
&ldo;濟慈方丈。&rdo;江老夫人雙手合十微微彎腰。
江氏和沈興淮也跟著做,沈三抱著小蜜娘只是微微鞠躬,小蜜娘竟是雙手合掌,也學著她阿婆的模樣,沈三忍住沒笑出來。
濟慈方丈笑著摸了摸旁邊沈興淮的頭,目光又落在小蜜娘身上,&ldo;這是施主的外孫女吧?&rdo;
&ldo;正是,已經九個多月了。大師可能瞧瞧我這外孫女的命格?&rdo;
濟慈大師緩緩搖頭:&ldo;命格這事兒,於孩童,本就縹緲。他們日後如何,全賴家中長輩。孩子就如同那一面白牆一張白紙,日後是一副名作還是一張廢紙,父母才是握著那支筆的人。命格再好,放在三下九流的教坊之中,也難成氣候。小施主出生清明、和善之家,且不出意外,也定是有福之人。&rdo;
沈興淮自小接受的是西方的唯物觀,像命格這種東西,誰又是一出生就固定的,更何況,他也更相信教育和生長環境對人的影響。他瞬間對這個和尚的好感度上升了不少。
江老夫人:&ldo;方丈說的是。&rdo;
&ldo;長明燈已備好,可以點了。這地方不適合小孩子久留,能快則快。&rdo;濟慈方丈做了個請的動作,轉身走回蒲墊子上。
&ldo;有勞方丈了。&rdo;
點完長明燈,江氏和江老夫人還要上上香,沈三先帶著小蜜娘和沈興淮出去了。
沈三抱著小蜜娘,牽著沈興淮,這一條街上多數是餐館、茶館或小吃,人來人往得非常熱鬧,那小推車上賣餅子的賣糕團的,扛著糖葫蘆的小販吆喝的。
看得小蜜娘眼睛直打轉,她不知那是什麼玩意,但看到小孩子央著大人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