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牙打起來,且戰場在西屬尼德蘭,嚇得英荷兩國立即停戰談判。
查理二世獅子大開口,荷蘭人討價還價。
停戰條約大致內容如下:北美的紐約,南美的蘇利南,這兩塊荷蘭殖民地,全部割讓給英國。同時,英國答應修改《航海條例》,不再挑事兒找荷蘭麻煩。
然後,戲劇性的一幕來了。
英國和荷蘭打生打死,突然宣告結盟。而且還拉上瑞典,三國結成反法同盟,要求法國歸還西班牙領土。
卻是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病逝,路易十四宣稱,自己老婆的嫁妝沒給夠。現在西班牙國王死了,自己的老婆是西班牙公主,擁有西班牙的王位繼承權。老婆願意放棄王位,連同沒給夠的嫁妝,西班牙補償一塊地盤就行了。
那塊地盤,就是西屬尼德蘭,大概相當於後來的比利時和盧森堡。
法國迅速出兵,趁著西班牙新國王立足未穩,輕鬆將西屬尼德蘭給吞掉。
西班牙還沒啥反應,英荷兩國就炸了。
法國吞了那塊地盤,荷蘭等於被包餃子,隨時可能被法國吞併。就演算法國不動手,荷蘭也會過得戰戰兢兢。
英國則是不爽法國資助荷蘭打仗,又懼怕法國繼續壯大。
瑞典簡直莫名其妙,居然也摻和進來,跟英荷組成三國反法同盟。
路易十四不管不顧,繼續攻打西班牙,佔領孔泰等地區,打得西班牙跟葡萄牙議和。
這又關葡萄牙啥事兒呢?
路易十四把表妹嫁給葡萄牙的傻子國王,並給予大量嫁妝,唆使葡萄牙夾擊西班牙。這位從法國嫁來的王后,跟傻子國王的弟弟偷情,聯手掌控了葡萄牙權力,竟然真鬧著要跟西班牙開戰。
西班牙一看不對勁,不但選擇議和,還正式承認葡萄牙獨立。
由於反法同盟的成立,法國也和西班牙展開和談,放棄已佔領的西班牙本土,但保留對西屬尼德蘭部分城市的控制權。
法國就此穩定北方邊界,但跟荷蘭的矛盾徹底激化。
而英國呢,雖然跟荷蘭結盟對抗法國,卻暗中準備第三次英荷戰爭。到時候,英國會拉著法國一起打荷蘭,查理二世和路易十四就是這麼壞。
不論如何,這一系列戰爭,讓西班牙、荷蘭、英國都元氣大傷。
在印度,荷蘭人面對中國毫無脾氣,甚至面對晉王都低聲下氣。
他們生怕一個不小心,中國就突然開戰,把荷蘭在錫蘭的殖民地給佔了。中國得知歐洲情況,趁機索要商業利益,獲取了荷蘭在印度和錫蘭的同等商業特權。
在美洲,西班牙王室統治徹底失控,中國貿易船隊,大搖大擺的開過去,走私完全公開化。並且假戲真做,呂宋海軍跑去宿務島逛了一圈,還順帶開了幾炮作為見面禮。
遠在墨西哥的總督帕來福,嚇得降低對中國商船的抽成,李銓的四海商社利潤暴漲5。
西班牙和荷蘭徹底衰敗,英國正在舔舐傷口,法國一躍成為歐陸霸主。中國啥都沒幹,就能多賺小錢錢,恨不得歐洲各國再打幾場。
至於印度,莫臥兒皇帝和孟加拉皇帝兩兄弟,窮兵黷武瘋狂擴張,終於雙雙釀成惡果。
他們國內起義頻發,一年到頭啥也別想幹,都忙著帶兵平亂去了。
特別是阿富汗地區,各部酋長跟莫臥兒在山裡打游擊,打得莫臥兒放棄對阿富汗的統治權。
然後,阿富汗爆發酋長內戰,那些酋長都想自己當國王。
喪失阿富汗領土之後,莫臥兒皇帝奧朗則布越想越氣,於是全力攻打南邊的戈爾孔達國。
雙方打得有來有回,雙方境內的起義軍,也跟政府軍打得有來有回。
戈爾孔達國為了獲取戰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