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這日軍的進攻怕是支援不下去了吧?其實呢,日軍也有這個繞過成歡一線去襲擊清國後勤的打算,但是這個決議被野津道貫否決了,為何呢?第一,日軍對地形不是很熟,去打劫總要知道怎麼走吧?第二,清軍的補給是從牙山上岸,這裡離成歡距離太近了,根本沒有遊擊的空間去打。第三嗎?那就是清軍的步兵火力佔優壓倒性優勢。步兵去肯定不行,只能動用位數不多的騎兵,少量騎兵面對機槍和擲彈筒的火力也是十分犯怵的,而且朝鮮多山,不是平原。平原上騎兵衝過去也就分分鐘的事,但是山地可就麻煩了。只要有一個山坡騎兵就夠嗆,怎麼著你還騎著馬衝山坡啊?。…。
當然,清軍派騎兵出去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不過呢,在出去遊擊的清軍眼裡,這馬匹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一個代步工具。和唐朝的所謂的步騎兵很相似,行軍的時候騎馬,打仗的時候下馬。這樣一來,對馬匹的要求不高,同時也提高了機動性。一般出去的部隊都是100人一支的小部隊,攜帶有2門迫擊炮和3具擲彈筒,同時還有2到3挺機槍。這些小部隊專挑沿途兵站和運輸部隊下手。兵站中除了少量武裝人員剩下的就是後勤人員。而運輸部隊則更加不濟。幾乎清一色的征夫。除了少量負責押運計程車兵外。沒有任何戰鬥力。你可以想象一下,當一支運輸隊透過一條山路或者經過一個村莊的時候,突然遭到迫擊炮或者機槍射擊的場景。而且迫擊炮彈的裝藥使用的是苦味酸,這東西最適合縱火。別說落到彈藥上了,就是扔到糧食或者罐頭上也能很快給你燒個精光。開始的時候,清軍遊擊部隊還是本著伏擊戰的原則,截頭堵尾。將運輸部隊全部消滅。但是後來隨著日軍派出部分兵力用於保護運輸隊以及日軍騎兵追繳的加劇。清軍發現,其實吧只要能把運輸的物品燒掉就可以了,而這個只用幾發榴彈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費勁的佈設陣地然後還要擔心什麼時候就被尾隨而來的日劇騎兵逮住。即安全又省勁而高效。何樂而不為呢?不過有的時候,還是需要和日軍的清剿部隊拼上一把的。…。
。…。
郭彬站在山頭上望著遠遠追來的日本騎兵嘴角不由的浮現一絲冷笑。自從月峰山血戰自己救了個南洋華人新軍的頭子後,還真有些時來運轉的意思。戰後,對方為了表示答謝專門給自己劃撥了一批武器和彈藥。而聶軍門也非常高興,自己一下就成了騎兵營的營頭。而這次出擊敵後,自己一報名就被同意。這對於想在這場戰鬥中嶄露頭角的他來說無疑是一次機會!與那些在軍中當兵混飯吃的人不同,郭彬作為著名武術大家郭雲深的遠方侄子和弟子,精通形意拳。早有向透過參軍出人頭地的想法。而進入淮軍後,他的一身武藝也確實獲得上官的親睞。提升也算迅速。當他有點沾沾自喜的時候,那些從德國來的洋鬼子和天津武備學堂的假洋鬼子讓他知道了打仗光靠拳腳是不行的。新的軍事理論和武器讓這個年輕的漢子大開眼界。而一心爭勝的他也確實下了一番功夫。。無論是頭腦上,還是體力上亦或者金錢上都投資了不少,連排戰術,新式武器的使用,甚至自己還掏錢買了一把連發版的戰鬥手槍和一把自衛手槍。而這一切,在現在的戰場上都發揮了作用。。…。
“郭哥。倭寇就要上來了。”一個和他一起參軍的同鄉說著把一個彈鼓遞給郭彬,雖說現在郭彬大小也是個官了,但是和他一起出來的兄弟們還是喜歡稱呼他郭哥。而郭彬也很喜歡這個稱謂。
郭彬手中的輕機槍是經過改動的,他專門找人把前面的那個冷卻筒去掉,然後把射速也適當調低點。他們是遊擊作戰,補給很成問題,這子彈要省著點打。而且去掉冷筒後,這槍重量減輕不少。攜帶起來也更方面了。為了這次伏擊。他做了充分的準備,一邊佈置陣地,一面讓幾個手下帶著馬隊繼續向前跑一段留下腳印讓對方放鬆跟蹤。在佈置地雷方面,他還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