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英國人對華夏政策的改變,完全可以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來形容,那德國就是這場國際變局的正主了,連華夏都因為英國政策的改變而發生了很大的問題,那麼作為德國,這次英法聯手的目標,政府高層不作出一番應對和準備反而是不可能的!1901年7月。。就在柏林再次確定了英法同盟已經初步形成後,在柏林郊外的一座宮殿中,第二帝國的高層雲集,為今後的國運和國際形勢而齊聚一堂。。…。
說實話,德國政府高層和威廉二世從內心深處還是想極力避免和英國人的正面對抗。即使德國公海艦隊之父提爾皮茨元帥也只是說公海艦隊是一支風險艦隊,只是讓英國人感到壓力,進而能“傾聽”德國在海洋和殖民地問題上的訴求,而不是說真和大英帝國大艦隊拼個你死我活,而在開戰的時候。更是直接選擇了防守北海自己一邊,同時保證對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封鎖。
至於陸軍方面,德國人曾經計劃過用4到6周的時間掃掉法國。然後集中主力東進,在半年之內擊敗俄國。但是至於登陸英國的想法。德國總參謀部連想都沒想過。當年將整個歐洲都踩著腳下的拿破崙皇帝沒有辦成的事情,威廉二世同樣辦不到!只要能在取得大陸戰局勝利後,可以憑藉相對完整的公海艦隊讓英國人低頭就可以了。這就是當年德國人心中最完美的結局,至於說滅掉英國,德國人可是連想都沒想過。
這不僅僅是因為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的窄窄的英吉利海峽。也不單純因為那支在1戰期間舉世無雙的大艦隊,英國作為當時世界第三大工業強國實力本身不弱,同時英國不是一家在作戰。在英聯邦旗下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這些國家,以及廣袤的殖民地,為大英帝國提供充足的兵員、武器和資源。德國雖強,但是在農業自給方面以及資源方面還是無法和世界第一大殖民強國相比。。…。
當得知英法兩國最終決定站在一起對付自己後。德國高層就必須為國家的未來進行一番謀劃。於是。德皇威廉二世、首相馮卡普里維、陸軍總參謀長施裡芬和海軍大臣提爾皮茨齊聚一堂為了德意志帝國的未來出謀劃策。現在情況已經很明白了。英法的結盟已經是事實,既然這兩個強國走到了一起,那麼俄國加入這個同盟還會遠嗎?要知道,法國人自從普法戰爭失敗後就開始籌劃報仇,其中拉攏俄國就是最重要的一步,現在俄國人醉心於遠東,如果遠東的戰況有了結果。無論是勝負,俄國的重心都將重新轉回歐洲。
“陛下。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戰爭已經不可避免。法國人得到了英國人的支援後,在海上和殖民地方面沒有了後顧之憂,毫無疑問,法國人會將主要精力放在陸軍方面。我們在西線的壓力將會增加。”施裡芬字斟句酌的說道。…。
“壓力增加?能不能說具體一些?另外,參謀長先生不是制定了一個從美死出發然後跨過比利時平原進入法國的計劃嗎?那麼在法國人專心陸軍後,這個計劃會受到什麼影響嗎?”。威廉二世問道。。…。
“法國人在長達150英里的兩國邊境上構築了一些列的堡壘和要塞,東南方向從瑞士的阿爾卑斯山脈開始,構築了一條透過貝爾福、土爾、凡爾登要塞的鋼筋混凝土和稜堡防線。面對這條防線,即使用重炮轟擊,也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而現在,法國人在和英國人達成和解後,他們有更多的資源來加固和延伸這條防線。從目前來看,法國人也確實這樣做了!他們開始在比利時修築工事和稜堡!並且幫助比利時人加固比利時與德國之間的防線!“施裡芬略帶難堪的說道。
原本施裡芬同志想的非常好,整個施裡芬計劃其實也是按著兩種假設為前提的。。第一個前提是法國人在開戰後會集中兵力攻擊阿爾薩斯和洛林。以便收回失地。而德國陸軍可以依靠崎嶇的地形和要塞以少量兵力擋住優勢的法國陸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