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為橋的問題,橋小車重,問題自然就來了,三輪車一輛才兩噸多,基本上是個橋,就能過,再加上價錢便宜,自然受歡迎。”
一時間辦公室內的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路和橋,而在他們說著這些的時候,丁力傑的心裡一時問卻是無法平靜下來,他看著牆上貼著的中國地圖,在771w:吐l圖上,可以看到密佈的河流,而在那些河流上,又有多少可以供戰車透過的現代橋樑?一個河北省,能供重型戰車透過的橋樑不超過一百座,河北的公路交通已經算是相對發達的了,那全國呢?在河流密佈的江南呢?
“現在報紙上成天說著戰車戰,可有幾個人知道,上個月幾場暴雨下的,戰車用的都不利索,沒漲水的時候,有些淺灘勉強還能透過,可漲了水,戰車根本就過不去,想過去就要修橋,可日本鬼子,又豈會傻的站在那等咱們修好橋再打過去?”
“那咱們就不能先把橋造好然後直接運到需要的地方n……”
隨口的一句話,連丁克傑自己都不相信,這句話是從自己的嘴裡道出的。
“先把橋造好?然後再運過去,怎麼運?這世上那有運橋的?”
(好久沒有求月票了,再次泣求月票,拜謝……ps:無語的新浪微博開通了,因為種種原因,無語不能急時的回答大家的問題,就小說與大家交流,但在微博中,無語應該還是能做到的,無語的新浪微博使用者是“命運無語”希望大家多提寶貴建議!)(未完待續'本文字由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創世閱讀,給作品投推薦票月票。您給予的支援,是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第182章 北方前線
從民國二十六年ll月底,在元氏縣與高邑縣之間的田野問,出現了一道道鐵絲網,幾乎是第十六集團軍收復高邑縣之後,隨著各縣鄉長的一聲令下,在抗戰的熱情下,上百萬河北民眾提著鐵鍬白備乾糧,在剛剛平靜的戰線上幫助前線官兵修建工事,不過只是短短十數天的功夫,綿延數百公里藉助河流形成的防線逐漸形成了,儘管還沒有修建永備火力點和土木質火力點,沒有拉上鐵絲網,因為建築材料,“鐵刺”、地雷之類都有所欠缺……僅僅暫時挖掘了步兵掩體和火炮掩體、塹壕、交通壕、崖壁以及戰車防禦壕,甚至前線的通訊器材也少,以致影響了對部隊的指揮,但這道縱深達十數公里的防線,卻成為日軍南下的道路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線。
在元旦過後,一個個重達數噸的,於後方製成預製永備火力點被運抵達防線,而原本光禿禿的戰壕前方,一道道鐵絲網聳立著,在中國,這是一道前所未有的防線,十餘萬軍隊依據各個設計良好的據點防禦著北方的強敵,而在他們的後方,多個步兵師隨時準備開入防線,抵擋日軍的再一次進攻。
元月7日,在戰役中受傷的趙功銘回到了前線。這是高邑城北的一個小鎮。雖然不繁華,也許是因為鎮上有一個小站的關係,到也沒有想象中的蕭條,因為事先在軍用線路上打了電話,六連的三個排長全全趕到火車站來接他,曾經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在工兵的努力下,已經恢復通車了。
一排的排長李鵬程整個人都顯得有些沉默,他戴著一副玳瑁框眼鏡,在戰前他是李家莊農村合作社民團隊的排長,在民團士官培訓學校的時候,軍事史教員常給他打甲上,而戰術教員卻給他一個乙中,作為一名中士,原本他永遠不可能成為常備軍的上士,更不可能成為排長,而擴軍卻使得他成為了一名排長,也許是因為都是鄉親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