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奶牛的牛奶好賣吧?”
奶牛飼養業,這是現在正在推廣的一個行業,由政府提供的免費午餐,使得學校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牛奶,因此市場的需求一直很旺盛。
“牧草長的怎麼樣啦?”
“蘋果種剪枝了嗎?”
在諸如此的問題中,一個顯得有些破落的山村出現在他的視線之中,這山村顯然和其它的山村並沒有什麼兩樣,甚至還更破落一些。但在那個山村的邊緣卻有一座掩於綠色中的兩層木質小樓,木質的小樓與破落的山村相比,形成的了鮮明的對比。
“趙先生,您看,那就是我們社裡的私塾,您就住在那!”
雖說村子現在還沒什麼太大的變化,但手指著學校時,辛明禮的臉上盡是驕傲之色,在山東的村落裡,最好的建築一定是學校,只不過,辛集莊私塾更好。
“趙先生,您看,雖說這學校是由政府投資的,但有一半的材料,卻是莊子裡的百姓,你一點,我一點捐的,就連學校都是莊子裡的丁口蓋子,沒要一分錢的工錢,俺這的圖書室,足足有5000本書……”
那種得意是難以言表的,在馬車停在這校門口的時候,看著石基木牆的兩層小樓,趙益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看到的,他看到的是一所即便在城市中,也難得一見的“現代學堂”,但是這座現代學堂,卻是建於這個破落的小山村之中。
“趙先生,前年,我到邯彰鄉建學校學習的時候,到一個同學家過了一個暑假,當時,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裡的學堂,當時就尋思著,若是有一天,俺一定要在老家辦一所更好的學校,像俺這樣的山溝裡頭,即便是再從地裡頭刨食吃,也刨不出多少金子來,可娃娃們的書若是讀好了,人出息了,就能走出去,見見更多的世面,不像俺,這輩子都呆了這山裡頭……”
說道著自己的夢想時,辛明禮引著趙益民進了學校,透過明亮的玻璃窗,趙益民看到正在為學生上課的私塾先生——一個年約五十老人。不過與普通的國民小學使用的國語教材不同,熟師的手中拿著一本已經發黃、破舊的線裝《大學》,開口誦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讀到興奮處,只見那熟師合上課本,背起雙手,微閉雙眼,搖頭晃腦地在學堂裡邊踱邊背誦起來。
在課堂內,六十幾名學生,認真的隨著熟師的教授背誦著《大學》,眼前的這一幕,看起來與現代教育是相違的,但是趙益民卻知道,這是華北教育委員會的一種妥協——以私塾補小學所不及,而非全面廢除私塾,在有私塾的地方,由私塾擔負初小教育,至於私塾教育中的不足,則由綜合教員加以補充。
這也是趙益民作為綜合教員被派遣至這裡的原因——他將在這裡教授學生數學、地理、歷史、自然、音樂以及軍事體育,等諸多的知識。
“趙先生,正在上課的是王老先生,他是在前朝的時候,還中過秀才呢!”
提及課堂上的熟師,辛明禮的臉上同樣帶著尊敬之色,他本人也曾在這裡上過私塾,這個莊裡的識字的,無不是王先生的弟子。
“不過王老先生,教的東西總歸老了點,這學校還得靠您啊!一會介紹您們認識一下。”
聽著課堂裡那朗朗讀書聲,在這一刻,趙益民的心情顯得有些複雜,尤其是面對社長那充滿期待的眼神時,心情更是不可不謂之複雜,而教室內的聲音,卻依然不時的傳到他的耳中,擾著他的心神。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第772章 檢閱
一場秋雨一場涼,進入十月的時候,北平的天氣越發顯出了些許涼寒之意,雖說距離首義紀念日28年慶典還尚有數天,但是在北平各處依然可以看到濃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