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2/4頁)

人”者,未覺之人也。覺者是未覺者之師,未覺者應尊敬覺者(“貴其師”)。未覺者是覺者之資本,覺者是未覺者之華果。故覺者應愛未覺者(“愛其資”)。“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華嚴經》)眾生(未覺者)為根,諸佛菩薩(覺者)為華果。前者是後者之資(根本、資本),後者是前者之師(“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懂恭敬其師,未覺者無法覺悟而解脫;不愛護悲憫未覺之眾生,覺者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如果不明白這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雖多智多聰,仍是迷惑不解之人。此理至關重要,修道人務必清楚!認識了這個道理,就能更深入瞭解老子“無棄人”、“無棄物”的大智慧和大慈悲。

老子主張常善救物,不捨一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六十二章》)佛性人人有,凡聖不差分毫,覺者為佛,迷者為眾生。眾生是未覺之佛,佛是已覺之眾生。眾生未覺,待覺者開啟教化,自有覺悟之日,故未覺者無由拋棄,不應捨棄。這就是老子的“德善”(善不善皆善之)、“德信”(信不信皆信之),體現了“大道無親,常與善人”的非極性屬性,這正是佛家主張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同於道”的聖人,以大慈大悲之心,自然流露出憫唸的情懷,故“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四十九章》),教化開啟世人突破極性思維,開顯本具妙明,返樸歸真,修德符道

5、智慧方便

聖人慈悲,不捨眾生,但“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五十八章》)世人無始劫來,根塵相對,感官認識,極性思維,迷惑於內外之分,障礙於主客相待,困擾在無邊(大我)之有限(小我)中,無法明悟解脫。所以,聖人在天下為世人“渾其心”(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以善巧方便(方)引導啟發眾生,令有正知正見,讓人們突破習慣思維,開顯本具靈光智慧。其使用的智慧方便、善巧法門,“利而不害”,不以“方”割物。因“同於道者”能“大方無隅”,故聖人化世的八萬四千法門,解縛脫粘,“方而不割”。

聖人潔身自好,以法示人,以身作則,垂範天下,引導世人,讓人們走向解脫之道,但聖人不以己之德能智慧,苛求人們當下看齊;不以己之境界行持,迫拶人們恐懼緊張,不難其所不能,按認識水平施教化導;依根性成熟程度,對機說法,不傷害他人自尊,不對比而顯其低下鄙劣,分階段分層次循循善誘,這就是聖人的“廉而不劌”。

這一點佛陀給世人做出了圓滿的示範,他以太子身份,江山不顧,美女不貪,看破放下,出離皇宮,捨棄王位,棲身深山,六年苦修,皮骨隻立,誓願不退,精進修持,終於大徹大悟,證得無上菩提。但佛陀按其眾生根性不同,說“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四攝”、“六度”等法,亦以物件時節因緣,開五時教化(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時),以各種善巧方便開啟迷霧,以權實之教善誘引導。佛陀具備十力(一者、處非處智力。二者、教示過去、未來、現在業因果報智力。三者、種種信解智力。四者、種種界智力。五者、了別自他根智力。六者、至處道智力。七者、發起一切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染淨等智力。八者、宿住隨念智力。九者、生死智力。十者、漏盡智力)、四無所畏(一者、一切法現

最新小說: 開局單杆147 神印:黑夜女神今天篡位成功了嗎 第一玩家 男扮女裝的我,竟然成了皇后!? 北門老槍 神只:從哥布林開始 劍網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 一人:岐王李茂貞,千年歸來 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 神秘復甦:此世之暗 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 網遊:一刀劈死神 網遊:神秘玩家 航海玫瑰 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 網遊:我靠遊戲幣就能變強 九幽生死簿 海上求生,普通的我竟然成了強者 別人玩遊戲,我修仙 無職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