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戒指,也不喜歡寧靜和幽雅的地方。那些迷戀於桃花源式的生活的人,固然沒有鬥爭所必經的苦痛,然而也決沒有勝利時的難言的歡樂。對於一個真正的戰士來說,沒有什麼比與時代隔絕、落在隊伍後面,更使他感到不安的了。所以身在北方的魯迅,總是留戀著上海那種既有煩憂又有生氣的生活。
回到上海之後,魯迅照樣是終日伏案寫作,照樣是不停地看稿,翻譯,校對,生活是緊張的。然而,他依舊熱心地做著培植藝術花朵的工作。6月16日,他分別給白莽和孫用發了一信,鼓勵了他們的翻譯。
白莽就是年輕而有才華的革命詩人殷夫。魯迅辦《奔流》的時候,他投來了從德文翻譯出的《裴多菲傳》一稿,魯迅一看便覺得寶貴,於是立即發信去索取原文,殷夫便親自送來了。
殷夫那時才剛過二十歲,面貌很端正,臉色是黑黑的。他真是個詩人,一和魯迅見面,就抑制不住心中的興奮之情,滔滔不絕地說話。走了之後,又馬上給魯迅寫了一封信,說他對這次相見感到後悔,因為他說的話太多,而魯迅的話太少,又冷,好像受到一種威壓似的。魯迅讀了信,微微一笑,他喜歡這種爽直而率真的人。於是,他便立即寫了一封信去解釋,安慰這個感情豐富而容易波動的青年詩人,並且告訴他,作翻譯應該忠實於原文,不應當以自己的愛憎,將原文改變。原來,昨天魯迅收到《裴多菲傳》原文後,就連夜校對譯文和原文,除發現了幾處誤譯之外,還發現一個有意的曲譯,把“國民詩人”這個詞,譯成“民眾詩人”。魯迅是不贊成這樣做的。因此他把意見及時地告訴這位新結識的詩人氣質很濃的年輕朋友。
魯迅自己是喜歡裴多菲的詩的,現在他發現一個也熱愛裴多菲詩的青年,心裡感到喜悅。因此,在寫好這封信之後,他把自己藏在身邊的十分心愛的兩本裴多菲的書,也贈送給殷夫。這兩本書,一本是散文集,一本是詩集,都是德文的譯本。在裴多菲的祖國匈牙利,已經沒有這麼完全的本子了。這兩本書是魯迅珍藏的,這是三十年前他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託東京的丸善書店到德國去買來的。開始店員不肯經手,而魯迅那時正當是酷愛裴多菲的時候,便懷著惴惴之情懇求,才最後得到的。幾次搬遷,這書總帶在身邊,只是情隨事遷,已沒有翻譯的意思。此次魯迅遇到能夠理解這書的價值的人,感到很高興,他決定送給也如他在日本時那樣熱愛著裴多菲的青年,這也正好可以給書找到一個好的著落。於是他鄭重其事地委託柔石親自把書送交殷夫。殷夫得到這本集子,自然如獲至寶,高興地閱讀,還譯出幾首詩來。後來他被捕犧牲後,魯迅翻翻他的遺物,發現其中一本《裴多菲詩集》還在,魯迅像捏著一把火,一頁一頁地翻看,見到在一首詩的旁邊,還有殷夫的譯文,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然而魯迅傾注心血培育的幼苗,卻被兇殘的劊子手摧殘了。
點點滴滴(7)
與殷夫同時注重從德文翻譯詩文並注意裴多菲的詩的,還有一個當時在郵局工作的青年孫用。1929年1月,魯迅第一次接到這個青年的譯稿後,就親自給他回信,並把他的譯詩刊登在《奔流》上。他開始譯萊蒙托夫、海涅的詩,以後又譯裴多菲的《勇敢的約翰》。這部詩是孫用從世界語譯本中轉譯的,這一年9月初,魯迅接到這份難得的譯稿,非常高興,他一口氣讀下去,覺得譯文認真而流利,更是高興,感到得了一種珍奇,他馬上下了決心,一定要讓這部譯稿問世。
這本書稿有一百多頁,《奔流》是容不下的,只能出單行本。魯迅原先想交給上海書局出版,但書局並不太熱心,而且常常變化難測,魯迅恐怕交稿之後,如石沉大海,便作罷了。他又想自行印刷,先印出一千本給大家看看。決定之後,就把自己的打算與孫用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