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一個的體系,有著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以世家的力量很難滲透進去,慕容博雖然懷疑,卻還不會真的去探查下去。
他翻閱了印度佛教的歷史。在達摩離開印度之後,印度佛教開始走下坡路。
這種趨勢在釋迦牟尼死後就已經顯現了。
釋迦牟尼死後,印度佛教開始分裂成不同的派系,每一派都認為自己才是繼承佛祖衣缽的人。對佛法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佛教的分裂。
後來因為印度教的興起和伊斯蘭教的入侵,印度佛教走向了沒落。
慕容博敏感的察覺到這一切可能和達摩有關,最後他鎖定了一樣東西。佛教傳說中的聖山,須彌山。
和慕容博推測的差不多。達摩來到烏託國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為了逃難。
達摩修行佛法的時候正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鬥爭最厲害的時候。宗教的鬥爭往往都是殘酷的,就連相對溫和的佛教也不例外。
須彌山在印度佛教中像烏託國皇帝的玉璽一樣,是正統的象徵,誰若是擁有了須彌山就算是佛祖的真正傳人。
為了爭奪須彌山印度佛教的高手開始了一場長達數百年廝殺,導致了佛教高手損失慘重,佛教也因此陷入了沒落。
達摩傾心於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強調慈悲與平等,不分貴賤,種族,國家的眾生平等,乃至人人均可成佛等。
因此達摩被小乘佛教所不容,捲入了佛教高手之間的爭鬥之中,那時候他已經修成了羅漢金身,也就是先天高手的境界。
在機緣巧合之下,他得到了須彌山,為了躲避追殺,他渡海來到烏託國尋求避難。
當時的梁武帝是信佛的,不過大乘佛教在那時的烏託國影響不大,梁武帝信奉的是小乘佛教,作為一個皇帝,他不可能認可眾生平等這種言論,否則皇帝和百姓一樣平等,那豈不是亂套了。
理念的不同讓達摩離開南京,來到洛陽,準備宣揚大乘佛法,卻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於是他選擇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待時機。
在等了九年之後,他因為在逃難時受的重傷最終死去,臨死前他把衣缽傳給了一個叫慧可的和尚,同時留給慧可的還有須彌山。
慧可rì後成為烏託國禪宗的二祖。
慕容博深信須彌山一定還在少林寺,於是在詐死之後他來到了少林寺,想要印證他這麼多年的猜想,卸下了家主重負的慕容博開始了考古學者的旅程。
化身為釋永真的慕容博這些天認真的觀察著少林寺。
作為禪宗的祖庭,少林寺僧眾修行的是《易筋經》和《洗髓經》兩種法門,這同樣是達摩傳下來的,千年之後,由這兩部經書又延伸出了少林寺的七十二絕技,使得少林武僧名揚天下。
天下武功出少林!
這句話只在世俗中流傳,否則那些崑崙高手一定會找他們麻煩的。
慕容博是行家,他雖然不是先天高手,卻有著非凡的見識,他認為這些武僧有些本末倒置了,所謂的七十二絕技只是一種外在的手段,重點還是要修煉自身。
只要把《易筋經》和《洗髓經》練到高深處,任何絕技都是花架子。
他每晚都偷偷的到藏經閣去翻閱典籍,希望能找到一點須彌山的線索。
那時候殭屍病毒還沒有爆發,慕容博並不是想要找避難所,他也不知道須彌山只有珍珠一樣的大小,他只是懷著一顆好奇的心,想來印證自己的猜想。
然而有一天,他發現一件怪異的事情,藏經閣的經書被人翻動了,在他昨晚看書的地方放了一本佛經,好像是專門為他準備的一樣。
達摩
………【36 少林寺的掃地僧】………
() 慕容博仔細的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