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奢縱,肆其侈欲,致使男女怨曠,感動和氣,惟色是崇,不本淑懿,故風教陵遲而大綱毀泯,豈不惜哉!嗚呼,有國有家者,其可以永鑑矣。〃
我抬頭看過去,只見滿朝文武端坐於大殿兩側,中間站著一個身材頎長的大臣,手握象笏,面對金臺上的皇帝,正自侃侃而論。
說完這番話,大殿上私議四起。
我聽得迷迷糊糊,心中暗想:〃什麼亂七八糟的?幸好馮喜、黃敘那倆傻小子沒來,否則立刻會苦惱而死。〃
身旁徐庶低聲讚道:〃此本十分有理。〃
我急忙問道:〃我知道這人說話沒有沒理的。不過理從何來?〃
昨晚徐庶和王越也曾詳細問過我的來歷,雖然大家都是知交,但對古人來說,這種過去未來的事太過於玄奇,無法解釋清楚,故此我還是隻把來時和池早商量好的一套說詞又搬了出來。因為此前曾跟阿櫻講過一遍,有實戰經驗,所以徐、王二人雖是智力過人,倒也沒聽出什麼破綻。徐庶出身大族徐門,王越的祖先亦是名流高士,但他們本身從小卻都過的是中下層的日子,他們的人生之路和我杜撰的經歷大同小異,所以對我這東海撈蝦的小子自然大感親近。不過順帶也就知道了我其實沒多少〃古文基礎〃。
因為要照顧著走路,而且路還沒多遠,於是徐庶就十句並作一句略為提點:〃本朝開始時男丁稀少,所以鼓勵男女早日成親生育,從那時起婚嫁的習俗就是男十四娶,女十二嫁,一直流傳現在。〃
我有點明白了:〃他是指斥這種習俗使人沉溺侈欲容易早死而且敗壞社會風氣?〃
徐庶見我們一行已走近大殿中央,心中大讚:〃聞一知十,真聰明之人!〃面上卻只笑著點點頭。王越卻不在怎麼太在乎,低聲笑道:〃飛兄用語十分新奇,不過卻實在準確。〃
高臺上那皇帝道:〃愛卿之言甚是有理。昔日十常侍之亂時,寡人曾在民間流落月餘,親眼見鄉村許多天真活潑的幼兒稚女,尚不明男女之別,長幼之序,竟然也已成家立戶,生兒育女,十分可笑可憫。嗯,便由卿之尚書檯代朕擬旨,革除此惡陋之習。〃
那頎長官員恭身應道:〃臣立刻擬旨。〃一轉身,卻一眼瞧見了我:〃阿飛大人。〃
高臺上那皇帝笑道:〃飛司隸既到,荀卿就不忙去吧?〃這話卻非命令語氣,而是徵詢意見。
那官員忙道:〃臣遵旨。〃
徐庶打量那頎長官員,心想:〃看他形貌言辭,皇帝又這般尊敬相稱,莫非他就是朝野敬重、智深勇沉的荀彧荀文若?〃又想:〃這小皇帝處理童婚一事,思路清晰,決斷明快,並非昏暗無知之輩,如何卻甘心屈從於曹操的淫威之下?〃
→虹→橋→書→吧→。
第51節:四、晉見獻帝(5)
我急走上幾步,正要向皇帝行禮。皇帝已道:〃飛卿快請入坐,荀軍師有重要軍務和卿商議。〃接著對王越道:〃王卿,你也坐吧。〃
我心裡奇怪,看這情景,早朝應該是提前舉行,已經開始不短時間了,可陳矯為什麼卻仍然按慣例來告訴我?答應一聲,退至殿階右邊第一席我自己的座位旁。王越瞧瞧徐庶,在右邊一列之末找了個空位坐了下去。
漢時朝堂議事,各大臣一般都是兩兩一席,在大殿左右側君而坐。司隸校尉卻是個特殊的職位,雖然品級不高,只是地方三品。但在朝中地位獨特,與權重勢尊、總攬朝政大權的尚書令以及主管監察的御史中丞三人並列,每逢朝會,都是獨席專座。有個好聽的名堂,號稱〃三獨坐〃!
本朝自遷都許昌以來,原本是沒有御史中丞的。現任御史中丞是鍾繇。由於他對關西的馬騰、韓遂以及羌、氐的地方大族頗有影響力,所以在官渡之戰前就被曹操委任為長安太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