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他馬本源不僅可以利用哈密和巴里坤等地民眾的暴動熱情,一舉拿下滿清殘餘所依賴的重鎮巴里坤,擴大他的領地,還能夠由此而樹立起他馬本源在新疆民眾心目中的偉大形象,為他日後把新疆變成一統的江山鋪平了道路。
隨後,馬本源在肅州以東數十里的下河清堡、營兒堡及紅山堡一線佈下了“重兵”,擺出一副要跟太平天國的漢人們決一死戰的架勢。
當然,他也不會忘了同時還得加緊將那些只要還是能走的肅州婦孺老弱們都組織起來,撤往安西州。
一八五七年六月五日,當林鳳祥和左宗棠出現在肅州郊外的時候,馬本源“苦心經營”起來的外圍防線上的下河清堡、營兒堡及紅山堡等據點,在閩殿臣、董福祥的第一民族軍和馬左衛、賴培英的第二民族軍的逐一掃蕩下,已經所剩無幾。
可儘管如此,他手下那幾個早已搶先飽嘗了太平天國軍隊厲害的將軍——馬壽、馬進祿以及韓起壽等人,卻還是一派不見棺材不落淚的死樣子。
他們認為,肅州城牆高濠深,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太平天國的那些漢人們縱然再厲害十倍,也休想進入肅州半步。長久以往,太平天國的漢人們就會被拖死。
當然,對於馬壽等人在這番慷慨激昂的漂亮話底下所隱藏的其它東西,馬本源是心知肚明的。
馬壽這些人都是“發跡於”西寧周邊的老家,現在老家沒了,他們是心有不甘,連夢裡都想著要反攻回去。
當然,馬本源還明白,肅州、安西州這一帶的地盤兒,那都是當初馬永福領著馬壽這夥子拼殺出來的。再說了,經過了多次的被打擊,馬本源自己的那些“子弟兵”,眼下已經沒剩了多少。
所以,幻想著要去新疆大有作為的馬本源,無論如何都還得依賴馬壽這幫子人。
那就再打打吧。
如今的馬本源之所以還敢下定這種決心,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當初在部署肅州的外圍防線的時候,馬本源就刻意將雖不是自己的嫡系,卻已經甘願與他“同心同德到底”的冶福興和馬來福部安排在了一個更重要的所在——塔兒灣要塞。
這個塔爾灣是位於肅州城西南二十餘里的一個高地。
它不僅擁有作為一個防禦要點的地理優勢,若在此地構築起堅固的堡壘,再在周圍挖上溝壕築上哨卡,則就能把其東北面的黃草壩各村堡連成一體,還能跟肅州城互為犄角之勢。
更重要的,塔兒灣是將來馬本源西出嘉峪關的必由之路。
而直到現在還能令馬本源感到欣慰的是,那個穆斯林的叛逆閩殿臣所率的人馬雖然已經佔據了肅州城南外三十里,本也是屬於冶福興和馬來福部控制著的紅水壩,逼的冶福興和馬來福只能退守塔兒灣,但是,那個閩殿臣卻沒有得理不饒人地繼續對塔兒灣實施大動作。
既然退路還在,馬本源也就還可以放心大膽地任由馬壽等人再去折騰折騰一次,順便也能讓太平天國那邊兒,再替他好好地“管教管教”這些不聽話的東西們。
六月八日的上午,日頭還沒有爬上三竿,肅州的南門洞開,以馬壽、馬進祿、韓起壽為首四五千“聖軍”呼啦啦地湧了出來。
………【第三○六章不過,令馬壽根本想不到的是,守在塔兒灣的冶福興和馬來福,是不會來援助他這個“好兄弟”的】………
這四五千各個頭裹著白巾、臂縛黃白紙、高矮不一、老少皆有的“聖軍”出得城門,立即以前出斜排兩行的步軍護著居中的中軍方陣,後隊則雜湊著兩千餘馬隊的陣勢排列完畢。23Us.com
隨著馬壽的一聲令下,中軍方陣中的幾個彪形大漢,拎小雞子似的將一個披頭散髮、哀號不止的女子及一條嗚嗚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