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通明、依舊林立的天軍大營都已經基本上是空營一片。否則,他無論如何都不會虛晃一槍之後,就那麼乖乖地縮了回去。
東門農軍殺退佯攻的清軍,又擺出一副要直接攻城的架勢,嚇的王保庸提心吊膽了一個整夜,再不敢生事。坐鎮東門外,虛汗不止,不停咳著的胡以晃道高一丈。可是,西面傳來的隆隆炮聲,卻叫他怎麼也輕鬆不下來。
餘炳濤難道突圍就是為了尋找一條生路嗎?其實不然。不要看他對周玉衡等人及部下信誓旦旦地聲稱贛州決不會陷落,他心裡卻根本就沒有這麼想過。從贛州一過,他就知道贛州里只要有那兩個窩囊廢就不會守住。他甚至還想到了廣東。欽差大人肅順,也是在自掘墳墓,終究比贛州的下場好不到哪裡去。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他才不甘心就這麼困死在吉安這個鬼地方。
吉安不同於當初的懷德,懷德城下他遇到的是對手的孤師,而己方卻有各處源源不斷開來的援兵。人心也不一樣,懷德的富紳、平民一經號召和欺騙,就可以站在他的身後。江西不行,老百姓到處流傳著長毛的好處,把他們當成了救世主。
現在,他殺出城來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發洩,要瘋狂地報復一下叫他走投無路的長毛、逆匪。當然,這種心境是不能對部下們說的,否則,沒有人肯跟他這麼做,因為他選擇的道路完全就是一條自殺之路。
向北走,那裡是長毛的大後方,最危險的地方,反而最安全。長毛的主力都集中在了吉安前線,後面不會有更多的強悍之旅,可以尋找長毛的空隙,一路直殺向江北,只有這樣才能生存。這就是他給部下們劃的一張足以充飢的大餅。
曾天誥自打主將石鳳魁一走,一顆心就懸在了嗓子眼兒。他不斷地派出探馬隨時關注西面的動靜。西門隆隆的炮聲一起,曾天誥就再也坐不住了。他安排好廬陵南面的防衛,連忙帶著一個旅趕奔城西。
遠遠的,西門外那曾經是旗幡飛舞,浩然一片的天軍連營沖天的火光就映入他的眼簾,震天的殺聲不絕於耳,由城中突出來的清軍正潮水似的向西南方向奔湧。而天軍方面,有的部隊在繼續和清軍糾纏,有的乾脆潰敗了下來。
曾天誥一面迅速命令隨來的部隊掉頭南下,插到南逃清軍的前面,尋找有利地勢堵住他們的退路,一面簡單地瞭解了一下戰場上發生的情況。隨後,他又趕緊恢復指揮系統,重新封堵西門,分派部隊追擊已經成功突圍的清軍。
可是,不提追擊還好些,一說到追擊,連曾天誥自己腦子都大,西北、西面、西南,三面都有清軍逃竄的蹤跡。他只好集中力量向西面和西南兩個方向追,同時飛報城北的林啟容部,請求支援。
原本鎮守安慶的守將林啟容,現在是前十一軍的軍帥。隨著戰局的發展和長江沿線的穩定,九江、安慶已經逐漸成了天軍的後方基地,天朝水師統領羅大綱主持著兩地的防務,及長江水師的發展。十一軍軍部設在安福,他的任務不單單是圍城,還要負責來自南昌、宜春兩個方向後勤通道的保障。由於天軍對吉安的封鎖工作做的細緻,前線一直沒有什麼戰事,不過,他總是喜歡每天到設在前方的圍城指揮部轉轉,尤其是夜裡。他是個非常細心的人,象這種長圍久困,時間長了,將士們難免有放鬆心理,這是萬萬要不得的。他明白,對一切可能會有的意外的預防,關鍵都在將領們自己的身上。
這也許就是天意,餘炳濤僥倖遇上了一個石鳳魁,有了瘋狂一把的機會,卻最終要倒黴在林啟容的手裡。
………【第三十三章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
林啟容最早得知西門外十軍的石鳳魁有大的動作,還是由他的軍與十軍的結合部傳來的訊息。聽到十軍的部隊在集結,他有些莫名其妙,總指揮部沒有發出任何有關圍城部隊大規模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