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他十次。給他一百次機會,他的叛亂也註定失敗。因為我設立了倉庫制度(軍倉),設立了標準化軍購合同,永遠能夠保障軍隊的後勤。我改革之後的職業士兵,他們的軍職榮譽,已經超過他們的出身。更多勇敢的小夥子,或許來自平民,或許來自小貴族,他們身負榮耀,願意為國王作戰,他們被統一指揮著。”
“而那些貴族叛軍,指揮混亂,後勤不濟,士兵缺乏榮譽感,怎麼可能獲得勝利?就算能贏一兩次,長期作戰也會崩潰。”
潘蔚都快聽傻了,原來買官賣官,竟然能如此冠冕堂皇,竟然真的幫助國王收攏大權。
法國的買官制度,從效果來說,非常類似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打破了中國的門閥統治。買官制度,也打破了法國的貴族統治。
大量新興的資產階級和小貴族,透過買官跨越傳統階層限制。而國王也透過這些人,擺脫了大貴族的掣肘。
賣出的官職越多,國庫就越充盈,對大貴族的權力剝奪也就越成功。
不過也有嚴重後果,新興的官員階層,導致資產階級開始掌權。剛開始只是中低層職務,漸漸出現高階官員,等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法國國王,確實從傳統大貴族那裡收權了,卻又將權力移交給新興資產階級。
繼續發展下去,法國的國王還能爽兩三代,百年之後就是資產階級的天下。
潘蔚沒有想得那麼深,但他下意識覺得有問題。
官職都靠買的,豈非誰有錢誰牛逼?
有錢人充斥朝堂,做啥都看利益。百姓能忍得了?有錢人掌控朝堂之後,會不會覺得國王太礙事?
潘蔚出身大戶人家不假,想破壞趙瀚的土地制度不假。但他也有傳統士子的底線,皇權是要維護的,仁政也是要施行的,即便只是口頭上的仁政,也必須義正辭嚴的演下去。朝廷諸公,必須是君子,絕不能是滿身銅臭的商賈。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