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隨意堆砌的石階,既不齊整,更是青苔和小草叢生,間或露出山石泥地,蜿蜒著隱入樹林裡,看樣子這庵堂的香火似乎不大好啊,不過也難怪,附近就是靈隱寺,一般的善男信女要求神拜佛自然會選廟大的。
馬車無法再行駛,便改乘轎子,數了一百三十四階後,終於到了庵堂門口。
眼前的庵堂同幾經翻修的靈隱寺相比,那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了。飽經風雨的洗滌早已不復原來顏色的低矮牆上,附滿了爬山虎,藤葉還不甚茂密,中間間或露出黑瘦的枯乾,牆角的雜草更是已長的半人多高,便是連庵堂的紅門也處處因油漆脫落而路出了褐色的木質。
抬頭再看庵堂裡面,左右也不過七八間房舍,除了中間的一座屋宇略顯高大外,其餘的幾間都是些樸實的木製的小房。
略微打量了一下這個在二孃口中甚是靈驗卻也破舊無比的小庵,孃親微笑著牽著我,在貼身丫環小意的攙扶下邁進小小的庵堂,庵堂不接男客,轎伕和護衛們便四散地護在小庵的周圍。
穿過山門,當先見到一棵高大的銀杏樹立在院中央,樹枝大多還是光禿一片,綠葉廖廖無幾,再看泥地的院落,四五個尼姑正在活動,皆身著灰舊的僧衣,或灑水掃地,或挑桶出門,或自晾曬僧衣,見有香客上門,微微停下稽首施禮後便依然各做手中的事,彷彿未見我們身後的奉品,竟無一人前來接待。
我見到她們這副榮辱不驚的地表情,倒不由的生起了幾分興趣。即便是偌大的靈隱寺,如果得知朱家夫人要前去進香,也必是一群人早早地恭候在門口相迎了,惟恐怠慢了分毫。,這庵堂顯然已久未有香客上門,卻好似還依然不在乎是否有香客前來貢獻供品香油。
我正在驚訝之際,前面傳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施主遠道而來,貧尼有禮了!”我抬頭一看,只見一中年尼姑面色淡然地立在堂口,正向我們垂頭稽首。
“我等冒昧前來打擾大師的清修,還望大師見諒才是。”孃親也雙手合十還禮道,面上無絲毫嗔意,我也笑嘻嘻地跟著孃親打了個喏。
那尼姑抬目有意無意地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道:“施主請隨我來!”轉身率先進入佛堂,我們隨後跟了上去。一跨進殿堂,仰首便見佛堂的蓮花座上,端坐著一座泥塑的觀世音菩薩,只見她盤膝而坐,手持柳枝淨瓶,神情即莊嚴又慈祥,一雙美目似乎正朝著我們微笑。這座泥塑像雕刻簡單,塗料的顏色也不甚鮮明,遠不如我前世所見的各類觀音像精緻,但不知為何卻使人覺得其非常生動靈活,更讓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敬意。
我不由地收斂起嘻笑之態,跟著孃親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
拜完後,孃親吩咐獻上白米一擔,香油兩桶,以及黃金百兩作為香火錢。那中年尼姑也就是庵主靜水師太依然自始至終都是一副淡然的神色,無悲無喜,彷彿只不過受了普通香客的一小瓶香油而已。
孃親彷彿早已料到會受到如此冷遇,微笑依然不變:“久聞靜水師太佛理深奧,弟子接觸佛道尚淺,還望師太指點一二。”
靜水師太道:“心中有佛,處處借佛,佛理無深奧,只在人心爾。施主請到禪房奉茶。”
我們隨她來到禪房,只見四壁清淡,幾無擺設。只有一床一桌兩椅,孃親隨同靜水師太坐下後,二人便開始討論起佛經來,我初時還坐在床上陪同,聽了一會便坐不住了,打了聲招呼後,便獨自去庵中其他地方逛了起來。
其實這靜水庵也沒什麼好逛的,八九間屋舍我一會就轉完了,倒是後院的那塊菜地甚是寬敞,種了許多蔬菜,院中間還有一口大缸,想必是平日裡積蓄雨水用的。地裡有三分之一的地方種了油菜花,成片的黃豔豔的花朵吸引了很多蜜蜂蝴蝶,飛來飛去的煞是好看。
油菜花旁的青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