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面貌;不足以充分認識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文化發展的某些規律性東西,更好地汲取經驗與教訓。
本書無奢望擔此重任,但力求把知識分子問題放到整個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大背景下,對各個時期中的各類知識分子狀況、社會地位、歷史作用等,做較為系統的歷史考察。並對長期流行於世的關於知識分子的種種看法和理論,如知識分子的社會定位標準,知識分子與其他階級的關係,知識分子命運與整個社會狀況的關係,知識分子的思維方式特點,學術與政治的關係,學者與政治家的關係,文化發展中的一家與百家的關係,以及社會主義文化戰略等問題,試做分析與探討,拋磚以引玉。
2003年7月21日
矇昧時代與矇昧主義(1)
美國學者路易斯?亨利?摩爾根在其劃時代的著作《古代社會》一書中指出,人類的最初發展,經歷了幾十萬年漫長的矇昧時代,繼而進入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恩格斯認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直到大量增加的資料認為需要改變時為止,看來依舊是有效的” 。
矇昧時代的人類,處於剛剛脫離動物界的“半畜生”狀態,最初群居在大森林中,吃的是植物的果實和根莖,偶爾也有魚蝦和貝殼之類水生動物。古老的《禮記》一書,對此做了生動的記載:“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增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絲麻,衣其羽皮” 。這種“茹毛飲血”的生活,直到矇昧時代的中晚期,人類掌握了鑽木取火的本領和發明了弓箭,才逐漸有所改觀。矇昧時代由於人的智力和生產水平極其低微,世界的變化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以至發展到野蠻時代,竟然用了幾十萬年。
矇昧時代的人類也稱原始人,智力剛剛開發,思維活動只是萌芽,還談不上什麼思想和文化。他們無法理解和無力應付自然現象的侵害和各種猛獸的襲擾,在恐懼中希望得到神奇力量的庇護,從而產生了最初的神靈信仰和崇拜,常常把某種植物做為氏族的象徵,奉若神明,這就是“圖騰崇拜”。後來進入階級社會,多數人的命運掌握在極少數主宰者手中,於是人們又把主宰自己命運的人視為“神”。列寧說:“神的觀念永遠是奴隸狀況(最壞的、沒有出路的奴隸狀況)的觀念” 。
人類由矇昧時代經過奴隸時代,進入文明時代,一個重要變化,是在勞作中開發了智力,獲得了初步的知識,所以恩格斯說:“文明時代是學會對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產生的時期” 。人類走出矇昧時代,卻發現擺在面前的是更多的煩惱和惶惑。如宗教的天國宣傳與世俗的人間現實,有著太大的矛盾。剛剛初步掙脫任自然擺佈的命運,又陷入人與人由於利益佔有,而發生的不斷衝突與爭戰中。人生有太多太多的疑問而得不到解答,於是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自身的多舛命運和社會的種種罪惡現象,都是文明與科學知識發展的結果,幻想回復到原始的矇昧狀態,這就是最初的矇昧主義。聖經《舊約?創世紀》講的亞當與夏娃的故事,以神話的形式反映了這種思想。
神分配亞當和夏娃看守伊甸園,並告訴他們可以吃園中各種樹上的果子,但是不許吃“知識樹”(也叫“分善惡樹”)上的果子。亞當和夏娃經不住“知識樹”的誘惑,終於吃了禁果,他們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來,有了智慧,能夠象神一樣分清善惡,並且“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神得知這個訊息大怒,立即把他們倆人逐出伊甸園,加派守護神持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利劍,把守“知識樹”,防止亞當、夏娃再吃知識果。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思想是,知識是禁果,不許人吃,吃禁果是犯罪行為,有知識的人應當懺悔,即“原罪”。然而也讓我們從中看到歷史的另一面: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