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關隘只是雁門和太原之間的一處小關隘,因為都是昔日秦帝國的腹地,這處小關隘自然不會被重視,城牆也不過高一丈餘,一個成年男子徒手翻越都並不困難。所以韓信在這處無名關隘只留下奚達的五千守兵,並沒有指望他能守住,而是為大軍的撤退爭取多點時間。
雖然只是小關隘,可也不是缺乏攻城武器的匈奴能輕易攻下的。冒頓便下令大軍輪番上前箭雨如注的傾注在城牆上,少數身手敏捷的匈奴士兵則藉著飛爪勾連爬上城牆。
城頭之上,秦軍士卒舉著盾牌冒著淋頭箭雨揮舞著大刀將繩索砍斷,少數衝上城頭的匈奴士兵則被秦軍仗著人多直接逼下城頭,這處關隘原本就狹小無比,五千秦軍守禦兵力並不吃緊。
冒頓見一時攻不下,便下令在城頭下燃起數十座熊熊的篝火連夜攻城。
從日落廝殺到臨近天明,冒頓見廝殺了一天計程車卒已經疲憊不堪,這才下令暫時退下休息數個時辰,等天亮後養足精力再一舉攻下。
見匈奴人停下了攻勢,奚達這才舒了口氣。
他可不是丁峰,他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等著他回去,所以自然不想將老命留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原本他還擔心匈奴人死纏不放讓他沒有撤退的機會,現在看來倒是天賜良機,於是下令士兵悄悄的退下城頭,悄無聲息的離開了關隘。
待到天明後,冒頓才發現關隘內已經人去城空,便心中狂怒不已,覺得又被韓信狠狠的戲耍了一番。雷霆大怒之下下令全軍立即拔營南下,也不顧及趙國的態度,而是下令各部首領全力追擊秦人,但凡路上劫略的一切概不過問。
在得到單于許諾後,匈奴的各部首領一個個興奮的嗷嗷直叫。在匈奴的傳說中,富庶的中原就是一片花花世界,那裡的財富堆積如山,美人兒遍地都是,這如何能不讓他們渾身血脈賁張,甘願以命相博!
正文一百四十六章欲蓋彌彰
河東之地春秋屬晉,後三家分晉分屬韓、魏、趙。秦莊襄王四年,當時剛剛經歷了商鞅變法的強秦越過大河收取了河東大片的領土,以古城晉陽為郡治置太原郡,轄晉陽、界休、鄔、茲氏、離石、榆次、霍人七縣。
項羽稱霸後分封天下,為了報復作壁上觀的趙歇,便強行將他從趙王遷為代王,廢趙國而改立代國,這讓趙歇以及數百萬趙人無不懷恨在心。要知道昔日趙國可是強秦外唯一一個以精兵強將而著稱的國家,趙人多以尚武為榮,以強趙為尊,而項羽卻毫不顧忌趙人的顏面廢除了趙國,這無疑是給以武立國的趙國予極大的侮辱。
更讓趙歇記恨的是項羽雖然表面上待他不錯,分給了他太原、代郡、雁門和雲中四郡,讓他看上去擁有了除項羽外最大的封國。可問題是雁門和雲中一直是處於北軍的控制之下,項羽卻將這兩個郡分封給趙歇,其中用心可見一斑。畏於項羽強大的實力,趙歇只好忍氣吞聲的將王城從邯鄲搬到晉陽,又嘗試著兩次進攻北軍想要奪取封地,卻被王涇大敗而歸。
這也讓趙歇被迫放棄了往北面的發展,轉而專心的對南面被張耳以邯鄲、恆山、鉅鹿三郡立國的常山國打起了主意。他心知依靠他一個人的力量對付如日中天的項羽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派出了密使聯絡同樣被貶的田榮和韓廣,相約共同舉兵。令人有些意外的是昔日的敵人秦國也派來使者相約結盟,這讓趙歇著實為難不已。
要知道秦趙世仇,長平一戰更是舉國帶喪,整個趙國都對秦國恨之入骨。可事過境遷,昔日強大無比的秦國卻已經被逼的縮回了關中殘喘延噓,而天下最強橫霸道的變成了西楚霸王項羽。所以在陳餘的勸說下,趙歇終於放下了心結,決定和秦國秘密結盟共擊項羽,以收復趙國昔日的疆土。
所以秦人借道南下趙軍並未阻攔,可尾隨而至的匈奴大軍卻讓趙歇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