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琉璃杯,又禁不住長嘆一口氣,“愛妻可知我江東有何佳物可與這琉璃媲美?”
小喬微微一笑,“周郎當真是‘不知歷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此話怎講?”周瑜疑問,小喬稍作沉思道:“周郎,琉璃尊雖美,終歸是一件盛物的器皿。相較於他,其所承載之物才更有內涵。”
周瑜望一眼杯中黃燦燦的茶水,眼前一亮,“你是說?”
“大漢十三州唯我江東最為盛產茶葉,周郎若要行商,何不試試將其推而廣之呢?”
周瑜豁然開朗,興奮不已。二話不說,非也似的衝出了府。
只不過接下來的問題把他給難住了,作為新鮮的綠色作物,茶葉在運輸過程中很快就會腐爛變質,這就大大縮小了茶葉貿易的輻射半徑,最多運不過徐州,貿易量也因此大受制約。
為此,周瑜聘請了許多富有經驗的茶農,並四處走訪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誠如牛頓坐在樹下巧之又巧被蘋果砸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一般。世上很多技術創新均是在機緣巧合之下,燃起了發展的導火線。
就像周瑜,在一次探訪茶匠返家的路上,忽覺肚餓難耐,便隨便在城中選了館子用餐。別說,這家飯館門面看起來不大,菜卻做得不賴,再加上週瑜本就餓得前胸貼了後腹,吃的狼吞虎嚥,一炷香的工夫,便把滿桌酒菜吃了個一乾二淨。抹了把嘴,正準備結賬走人,卻在不經意間發現沒了菜餚的盤子裡還剩了些佐料,而那佐料怎麼看怎麼眼熟,竟是茶葉。
他趕忙喚來飯點大廚,表明身份後問他盤子裡的茶葉怎麼看起來不太一樣。
大廚則告訴他,這些茶葉乃是經過家傳秘法處理過,所以看起來乾巴巴的。製作時先用秘方煎炒,再烘乾晾曬,製成之後炒菜時充當烹飪的佐料,放上幾片,做出來的菜餚更加味美、香甜。
大廚一席話彷彿指路明燈,讓他大受啟發。“對啊,新鮮的茶葉會犯潮,所以容易發生黴變。如果把他們曬乾,變成乾貨就可以解決黴變的問題。同時,按照廚師的方法,事先配以佐料煎炒,煮出來的茶也就更加美味。”
思及此處,周瑜當即表示願意出千金購買大廚的炒茶秘方,同時還回上報大廚之功,給大廚加官進爵。
大廚一聽可以做官,自然點頭同意。
於是,本應發源自公元六世紀末七世紀初的炒茶工藝,在欒奕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周瑜提前四百多年挖掘了出來,並付諸商業化。
當欒奕第一次拿到江東特製炒茶時已是聖元元年三月,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江東炒茶憑藉其無需附加佐料蒸煮,只需沖泡便可即食的特性,引得各地富裕家庭的喜愛,為周瑜賺到了海量的資財。
開啟精美的木質包裝盒,欒奕看一眼盒子裡的炒茶,不由愕然,直呼“這不就是後世人們喝得茶葉麼!怎麼東漢就有了?”
此時的他顯然沒有想起經濟學的那句名言:競爭是推動創新的催化劑。同時,他的出現則是催化劑的催化劑。
在風雲變幻,群雄割據的今天,來自未來的欒奕無疑大大加速了社會變革的程序,進一步加劇了諸侯之間的競爭。為了趕超欒奕領導下聖母教區的發展速度,為了不在未來的某一天被欒奕或者其他諸侯吞噬。各路諸侯帳下的謀士、幕僚可謂絞盡腦汁,動用古人的智慧反覆推敲可以推動生產力發展和促進管理能力進步的技術和措施。
炒茶技術便是這一環境下誕生的產物。
除此之外,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聖元元年秋季,欒家工廠第一臺水力大紡車研發成功。此時大運河計劃已經開始了半年多,加上原有的黃河、濟水、濼水。青州、兗州、濟南地區水系可謂四通八達。所以,水力大紡車一經問世,立刻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