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懶洋洋的撩了撩眼簾,“既如此,便依士起的意思辦吧!”
“喏!”關靖恭敬行禮,小步退出大堂。出的堂門,不由一陣長吁短嘆。今日,公孫瓚把低落的心情全都寫在了臉上。主帥如此,兵將計程車氣又如何高昂的起來?
對此,關靖很是無奈,卻又無可奈何。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關靖一面派人趕赴黑山,向深藏在黑山裡的張燕求救。一面派遣特使遠赴河南,向欒奕告急。
可是此時的欒奕剛剛攻佔徐州,正面臨袁術、曹操、孫策三路大軍的圍剿。不像幽州借兵就不錯了,又哪裡有經歷和兵力去援救幽州?
至於黑山張燕,手下就那麼點人,且多為昔年揭竿而起的黃巾賊,現落草為寇。無論是戰力,還是兵器裝備均遠遠落後於袁紹大軍。用句通俗的話來形容,就是一群無組織無紀律的山賊,打個游擊戰還行,真要大規模用兵,根本不可能是袁紹的對手,簡直就是飛蛾撲火。
這一點張燕心知肚明,為了不讓一手壯大起來的黑山軍慘遭覆滅,與公孫瓚一起栽進火坑。他果斷選擇按兵不動。
公孫瓚明白,事到如今指望別人是不行了,只能依靠自己。隨即將佈置廣陽防線的經驗搬到易京這裡來。他先以易河為圓點,在易河畔挖了十多重戰壕,戰壕內人工堆築土丘,在這五六丈高的土丘上以圓木等物再築築造營壘。營壘內設交樓、藏兵洞等項,既可實現弓弩火力交叉射擊,又有長槍兵、盾兵從旁護衛,易守難攻。
與此同時,公孫瓚還給易京大門包上了鐵皮,並在城中央薛起一片土地,在外圍以木樁為基蓋起了圩子牆。圩子牆也就是平素裡士族豪門家宅或者塢堡外圍用以抵禦匪寇入侵的高大外牆。只不過公孫瓚該的圩子牆要比尋常士族家的高一節大一號,僅比城牆矮一份小一點。易京中心圩子牆高十餘丈,厚越三丈許,可容三人並行而過,兩人排列行佈防。
公孫瓚領家人居住於圩子牆中心,其餘人等一概不得入住。
俗話說水滴可以穿石……公孫瓚一手打造的堅固防線雖說比岩石還要堅固,但是別忘了,袁紹南北兩支,總數高達9萬餘人的兵馬也不是柔軟的水滴,而是尖銳的鐵鑿。
在遭受袁紹耗時一年有餘的猛烈鑿擊過後,易京防線從最初的些許裂紋,逐漸發展成了裂紋滿布。又從裂紋滿布,發展成寸寸龜裂。
最終隨著一聲轟天巨響,防線碎裂開來,土崩瓦解。
易京外圍戰壕先後失手,氣勢高昂的袁軍遂既向易京發起了最後的衝擊。
數萬人浩浩蕩蕩殺向易京四方城門,很快便將雲梯送上了易京城牆。
駐守易京的幽州兵被袁軍困在城裡一年多,加之城中糧草告罄,士氣可謂跌到谷底。同兵士數日來只能喝些稀粥類流食,渾身上下沒有力氣。面對氣勢如虹的袁軍,短兵相接的戰事剛剛開始,他們的內心便被恐懼籠罩了。
戰事遂既呈現出一邊倒態勢。城下袁軍弓弩手不惜餘力的拋灑著手中的弓矢,射的城頭幽州兵抬不起頭來。
城下袁軍趁勢蹬牆,每座雲梯之下都聚攏著數百袁兵。再加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蔣義渠……一應猛將親自上陣,幽州軍哪裡抵擋得住。
戰事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一邊倒態勢,在短暫的拉鋸戰後,顏良文丑先後躍上城頭,兩人均用大刀,左劈右砍,霎時間成城牆上削出一片空地。
“兒郎們,殺呀!”
易京城頓時如同決口的堤壩一般……一身棕服的袁軍好似洪流,湧上城頭,所過之處一片狼藉,勢不可擋。
幽州軍節節敗退,死傷過萬。
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公孫瓚卻優哉遊哉的陪著小妾在圩子城中飲酒作樂。
長史關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