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以此給外界造成一種“名為求學,實為治病”的印象。這樣, ;“天皇西渡”, ;臺上臺下,便都有了一個比較說得過去的名目。
*
幕府的“富士山號”、“翔鶴號”和“麾日號”,加入了中美特混第二分艦隊,由大阪灣出紀伊水道,浩浩蕩蕩,向江戶駛去。
“富士山號”是將軍大人的座艦,“翔鶴號”是其他幕府重臣的座艦,“麾日號”則是護衛艦。
德川慶喜本來意氣風發,可是中途發生的一個小插曲,影響了將軍大人的好心情:“麾日號”鍋爐故障,失去了動力。
“麾日號”上還有風帆,也能繼續航行,可是速度大大減慢,單靠“麾日號”自個兒,趕不上大隊。於是,“麾日號”只好掛在一艘美艦的後面,被人家拖著走。
你還是“護衛艦”,真打起仗來,這副德行,怎麼能夠指望你“護衛”?
想到這裡,將軍和幕臣們都大皺眉頭,至於在中國人和美國人那兒丟面子,更加不必說了。
除此之外,一路順利,龐大的艦隊如期抵達江戶灣。
江戶再次“舉城出迎”,將軍大人和關貝子再次“攜手入城”。
江戶是日本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已達百萬,比起上海、倫敦、紐約,亦不遑多讓。但是,關卓凡卻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這個城市開始蕭條了。
雖然,他從未來過這個地方,本時空的江戶也好,原時空的東京也好。
關卓凡的感覺是對的。
江戶的人口雖多,但人口結構卻很畸形:將近一半的人口為武士。這些武士,主要是兩大類,一是幕府的“旗本”,二是因“參覲交代”制度來到江戶的各藩藩士。
德川家康建立幕府之後,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要求天下大名在江戶修築藩府,大名的正妻和世子在江戶居住,大名本人則每年一次,入江戶幕府“參覲”。這樣,一年下來,大名便一半時間呆在江戶。一半時間呆在自己的領地上。此謂之“交代”。加起來。就是“參覲交代”。
實施這個制度,一來,大名的妻、子成為幕府事實上的人質;二來,大名一半時間花在江戶,對自己領地的控制必然減弱;三來,也是最重要的,在江戶修築藩府,將養數量龐大的人員。加上每年往返扔在旅途上的花費,大名要將大量資金用於“參覲交代”,給本藩財政造成很大壓力,幕府則藉此達成壓制和削弱大名實力的目的。
這近五十萬的武士,不事生產,是一個純粹的消費階層,江戶就依靠這支龐大的武士團的消費而繁榮。
但近年來,幕府權威消減,諸藩愈來愈不願意執行“參覲交代”制度,有的大名。把老婆孩子都撤回本藩,好幾年不來江戶一趟。幕府也無可奈何。“參覲交代”的減少,帶走了大量在江戶生活的武士,也帶走了他們的消費。
幕府自身財政狀況的惡化,也使附食於幕府的“旗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江戶市面上來源於“旗本”的消費也在減少。
還有,隨著“尊王”運動的興起,日本的政治中心開始由江戶向京都轉移。有“尊王”傾向的大名不必說,連將軍和最重要的幕臣都開始長駐京都。其餘各藩有樣學樣,紛紛縮小江戶的藩府規模,擴大京都的藩府規模。這些,都進一步減少了江戶的武士的人數。
現在,倒幕派氣焰大滅,“尊王”也很快會變得不合時宜,幕府將軍能夠重拾權威,江戶城能夠重新繁榮起來嗎?
將軍大人和關貝子並轡而行,進入江戶內城。
江戶內城,就是幕府將軍的“皇城”,這座原時空明治維新之後成為日本皇宮的城中之城,恢弘壯麗,遠超京都的皇宮。
京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