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這等至仁至義之人統御,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黃承彥點了點頭,對諸葛亮的話表示贊同。“既然亮兒如此看好齊王。為何齊王兩次力邀,亮兒卻屢屢拒絕。”
諸葛亮一臉嚮往地遙望歷城縣方向,答曰:“孩兒並非不想追隨齊王。之所以拒絕邀請,乃是覺得如果今天應邀在齊王殿中效力,外人會說侄兒乃是借了叔父的關係,攀高枝走後門謀得了差事,而不是憑藉真才實學。正所謂防人之口甚於防川,如此行事即便入朝為官也難以立足。”
黃承彥細細一想,諸葛亮說的也不無道理。“可是你拒絕了齊王的邀請,又如何入朝效力?”
諸葛亮得意一笑,“聖母教會不是每隔四年會有一次大考,面向所有教內信徒招收教會神官嗎?”
“你是說?”黃承彥恍然大悟。
諸葛亮肯定道:“沒錯!我要去參加考試。為了參考,侄兒自去年年初每週都去教堂,今歲剛剛受洗成為一名信徒。這樣一來也就滿足了參考條件。一旦中榜便可成為教會的神官,到那個時候不就等於在齊王殿下帳內效命了嗎?”
黃承彥提出質疑,“可是你父親的遺願是讓你入朝為官,而不是跑到教堂裡去當什麼神僕。”
諸葛亮模仿出剛從欒奕那裡學來的姿勢晃了晃食指,藉此表示否定。道:“伯父此言差矣。你難道不覺得,現在的教會就是未來的朝廷嗎?”
黃承彥一愣。是啊!聖母教裡那幾位高層,無論郭嘉也好、徐庶也罷,乃至毛玠、荀彧、荀攸、程昱、戲志才、賈詡……看起來在朝內並未擔任三公九卿這等高職,只是任了些曹緣之類的副職。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欒奕正把他們往高位接班人方向培養,等到改朝換代那一天,教會這幫人便可原封不動搬到朝堂上去,成為未來朝廷的核心。
到那個時候,聖母教會就是朝堂,朝廷就是聖母教會,已經部分彼此了。
黃承彥隨即釋然,同意了諸葛亮走科考路線出仕的請求。
於是乎,在聖元十一年教會開科取士的考場上便出現了諸葛亮的身影。
說起來,教會的考試錄用體系乃是欒奕從滿清科考制度中借鑑而來的。考試共分四級,參考者需先參加所在縣城的考試,與縣內同仁競爭,排名前五者視為秀才,隨後於次年至所在郡的均治參加郡考,透過考核便是舉人。
秀才可以再去參加來年舉行的州試,考核排名前二十者可得貢生稱號,到濟南參加四年一度的國考,也就是所謂的殿試。
與後世科舉制度不同的是,教會不單單招收男性神官,同樣也招收女性神僕——可謂男女通吃。所以教會科考參考人員不僅有男性,也有女性。兩者一視同仁,在同一考場答相同的考題,考後擇優錄取。
這在21世紀的人看來,無可厚非,理所應當,畢竟在那個時代,中考、高考,大考小考,男女都是平等的。然而對於公元2世紀的漢人而言,男尊女卑的思想仍然穩固。在考場上若是被女子比下去無疑是件十分丟人的事情。
然而,事實卻是在歷次考試中不乏才女面世,她們的成績很多力壓群雄(指雄性),甚至位列榜首。
在之前的三年時間裡,在諸葛亮獲得貢生身份過程中便遇到過這樣的女子,州試中一女更是位列第二,緊隨諸葛亮之後。這讓諸葛亮震撼了好一陣子,常暗暗想:原來女子並非都是頭髮長見識短,其中竟也有人能有這般才學。
諸葛亮後來把考試遇奇女的事情講給了黃月英,問月英要不要參考,將來為國效力。黃月英的思想原本在黃承彥灌輸下比較傳統,覺得女人呆在家裡相夫教子才是本分,拋頭露面是無德的體現。
此時,諸葛亮勸黃月英不要把思想侷限在狹隘的死衚衕裡,應該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