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濤早在看到這樣一句話的時候,腦海中就迅速浮現出與這一句話有關,能夠證明這句話的出現,便是唐英親手燒製唐窯瓷器證明的有關資料。
此時迎著季浩忠和古老二人疑惑而又期待的目光,一句接著一句,擲地有聲的緩緩說道:
“雍正皇帝五十歲,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年希堯年歲已高,無法再繼續擔任督陶官一職。”
“此時的景德鎮御窯廠,急需要一位才華橫溢、精明能幹、吃苦耐勞的大師,然後還必須是審美能夠得雍正帝的青睞。”
“唐英十六歲進入皇宮內務府後,就在養心殿供職,專門負責服飾康熙皇帝的起居,有時還會參與到皇家用品的設計,因審美與皇帝不謀而合,所以很多點子都會得到皇帝的青睞,基本就是貨真價實的御用設計師。”
“雍正皇帝在這個時間,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唐英,然後唐英便被雍正皇帝派去景德鎮御窯廠,接替年希堯成為繼任督陶官。”
“在景德鎮御窯廠擔任督陶官期間,唐英大膽革新,研製出了新的釉料配方、以及精湛橡樹的鏤雕技法,並且在瓷器裝飾和造型上大膽創新、其器型之變化多端、裝飾之色彩絢麗繽紛,前所未有。”
“泥形土質都成金石之聲,錦地花紋並帶雲霞之色。這句話是唐英在離開景德鎮御窯廠之前,對自己制瓷至今的總結,於是便將這一句話,篆刻在了親手燒製的最後一窯瓷器上。而‘關外’二字,則是代表唐英的故土。”
“唐英從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的位置上退休,賦閒在家後曾經重訪故地時,工匠百姓夾道歡迎,唐英感泣萬分的說了句,‘衰翁有負眾家恩,關外孑身吾陶人’。這句話證明,唐英從來不曾忘記自己的故土是‘關外’,只是為了陶瓷事業,再也沒有回過老家,回到東北。所以在親手燒製的最後一窯瓷器上,篆刻‘關外’二字,也是為了告訴世人,他唐英從來不曾忘記故土。”
“這件事情,並沒有被記載到史書中,只有在唐英離開景德鎮十二年後,重訪故地時才說出了這個訊息,然後這則訊息,就一直在景德鎮地區,口口相傳了下來。”
“直到建國初期,景德鎮御窯廠工匠的後輩中出了位文人,才將這件事情寫入書中,至此這算是有了正式的書籍記載。”
“不過這本書,並沒有得到大量的發行,而且購買者大部分都為景德鎮御窯廠的瓷匠後人,他們購買這本書的目地,只是為了瞭解更多先祖們所工作過的景德鎮御窯廠的事情。”
“我是因為一次偶然,看過這本書籍,才算是知道了這件事情!”
聽完王小濤的講說,季浩忠和古老兩人臉上的震驚更濃了,然後兩人更是不約而同的豎起了大拇指。
對於王小濤在鑑寶上的眼力,古老早就很清楚,至於季浩忠則是從古老這裡也有很清楚的瞭解,可即便如此此時也不影響兩人心中的那種震撼。
能夠鑑定出這樣一件仿南宋龍泉窯施藥觀音像,為唐英親手燒製的唐窯瓷器,靠的可不單單是鑑寶上的眼力,更多的是一種認知,源自於淵博的知識。
他們兩個,一個是山城大學考古學院鼎鼎大名的碩博導師,一個是山城古玩協會永久榮譽會長,以他們這樣的身份都沒有了解到這樣的事情,王小濤知識的淵博可想而知。
雖然王小濤說的很簡單,但其實古老和季浩忠兩人心裡很清楚,如果沒有對古代陶瓷足夠深入的瞭解和研究,是斷然不可能有這種偶然的機會,所謂的偶然不過只是必然的結果。
其實倒也不是季浩忠和古老不行,實在是關於古董歷史方面的書籍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哪怕是活到一百歲從識字看到死,所能瞭解的書籍資料也依舊有限。
但是王小濤就不同了,憑藉雙目神眼天瞳一目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