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司也算反應快,第一時間上報要停止與EMC的合作,將這事圓了過去。”
可憐的老苗啊。
張逸夫暗自嘆道,上面的人,不管是歐煒還是誰。各顯神通都混了過去,唯獨他,簍子捅大了,既然兜不住,那就把屎盆子都扣給你吧。
“不過這次的事情,說到底,也是好事。”年輕記者又說道,“透過這事,部裡對進口裝置的態度也產生變化了,外加最近的國家政策。也許很快就會大力支援國產。”
“這結果就沒人知道嘍。”龔宏志一嘆。舉杯邀酒,這話題也就在此結束。
當歷史與機遇擺在人面前,人卻無能為力的時候,通常十分痛苦。
現在的張逸夫就有這種感覺。
不得不說向曉菲有種先知先覺的敏銳感。同張逸夫這種真的先知不同。那完全是一種直覺。不然她也不會好好的薊京不待著,去東北邊境倒騰皮貨。
雖然只是簡單的皮貨貿易,但這其中其實牽扯到了兩個經濟學的大道理。
一是供需。國內皮貨少,俄羅斯多。
二是形勢,這個時代的蘇聯已經解體了,盧比早已崩潰,跟那邊做貿易划算,拿一顆西瓜換一身裘皮大衣的事情雖然誇張,但拿日用品換皮貨的例子還是屢見不鮮的,那邊工業陷入停滯,正是用暖壺臉盆墨鏡換皮貨的大好時機。
而現在,向曉菲在初涉電力圈後,又敏銳的捕捉到了國產裝置的缺口,這讓張逸夫不得不佩服。
他開始想,那些自己不屑於做,不願低頭去做的事,是不是可以適當做一做。夏雪的事同樣也影響著張逸夫,也許自己在某方面,也有些過於精神潔癖了。
送報社三人回到招待所後,回程車上,醉醺醺的牛大猛也講出了請報社過來的真正用意。
想想看,電力報都當成全國模範電廠來報道了,煤耗都搞得這麼拼了,覺悟都這麼高了,部裡再不讓人家達標,好意思麼?要是沒達成標,不是自己給自己打臉麼?
張逸夫也不得不嘆,牛大猛真的是把一切能利用的資源都利用了。
……
12月底,隨著機組年度檢修的安全結束,各機組車間最後的大型改造工程也落下帷幕,換新標牌,刷牆,塗漆一類的收尾工程正式展開,這部分雜活完全交給了恆電的工隊,廠子裡的人終於得以舒了口氣。
在1990年的最後一次例會上,張逸夫也終於可以欣慰地宣佈——
《達標工程計劃》,提前完成。
本來滿打滿算,盡全力縮減到半年的工作量,竟然在4個月內完成,這在開始時是難以想象的,但全廠每個人身歷其中之後,卻也都一步步參與著,眼看著這個壯舉從書面計劃,一直到完全變成現實。
張逸夫最後說道:“大困難有,小麻煩不斷,可咱們都克服,都完成了,下面就是最後迎接領導的檢查,大家一定要養精蓄銳,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考核評價,最後衝刺一把!”
掌聲久久不能平息,大家見證的不僅僅是全廠的進步,更見識到了張逸夫的魅力。是的,不是技術,不是執行力,而是魅力。
魅力通常是衡量人的能力時一個不怎麼重要的標準,尤其是對男同志。但張逸夫就像個妖精,能讓人都喜歡上他,跟著他走,雖然他顯然是個拍廠長馬屁,抱大腿的人,但偏偏就不讓人覺得是阿諛奉承之徒;雖然他也搞鬥爭,死磕邱凌,孤立王振華,但到最後,大家依然覺得他是個和藹可親的人;雖然他經常出風頭,但卻不招人妒忌,彷彿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
牛大猛總結的好——這人做事。
管你拍不拍馬屁,搞不搞鬥爭,出不出風頭,只要最後做成事了,做好事了,讓大家落好處了,你就是個能人,人際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