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賑濟,只怕連餓帶凍,這方圓幾百裡,要死多少人?兩位今晚吃的米飯,還是前陣子官府下發,若是不然,咱們鄉戶人家,哪裡吃的起大米!”
他嘖嘖嘴,披衣出門,前去尋柴火來添火,一邊走,一邊說道:“可惜發的是米,咱們北方人吃不慣他,若是發些白麵,蒸些饃饃,包餃子,那可多美。”
周溫二人聽的好笑,一面睏意上來,立時躺倒睡覺,片刻間鼾聲如雷,一覺好睡直至天明。待第二天天亮悠悠醒轉,正欲出門,卻見村頭來了一隊兵馬,兩個注目一看,已是驚駭莫名。
那一隊漢軍卻是自南方調來,原是駐防襄陽周近的廂軍。帶隊的乃是一位將軍,正好路過此地,那農人天不亮便出門首告,半路遇著,便將這群漢軍引來,抓捕這明顯是前明逃官的兩人。
周廷儒眼見對方身著黑色長襖,頭戴漢軍制式圓盔,胸佩的卻不是騰龍鐵牌,乃是廂軍特有的長戈與盾牌搭在一處的標誌,他久看軍報,知道這是漢軍的地方守備部隊。雖然如此,卻也是衣甲鮮亮,神采軒昂,兼之又全是騎馬而來,卻教他們如何逃走?
當下憤憤然看了那引路的農人一眼,兩人整理衣衫,迎上前去。見那漢軍將軍仍是騎在馬上,並不下馬,兩人覺得自尊心很受傷害,當下俱是冷哼一聲。昨日他們肚皮未飽,身上冰冷,是以俱是謙卑,此刻肚中不飢,身上暖和,便又情不自禁將前明閣部大臣的架式端將出來。
那將軍卻是在鳳陽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李巖。張偉因其戰功,原本是要將他與心腹手下改編入漢軍,補充陣亡的漢軍編制,李巖本人,亦可由廂軍將軍轉為漢軍將軍,地位一下判若雲泥。只是李巖慮及明朝已亡,當年反事亦可消彌。漢朝大舉救災,使民工興修水利,抗旱滅蝗。原本在明朝可使百萬人逃難的災患,在漢朝不過略費周折,就可無事。他本是書生,並不願意戎馬一生渡過,是以婉拒帝命,仍然以廂軍將軍的身份從師北伐,只待天下太平之後,或是即刻退伍返鄉,或是以將軍一職終老,也就罷了。
此時他看到眼前的這兩個中年書生傲然直立於前,雖然模樣很是狼狽,卻仍是不改富貴驕狂氣質。當先那人,雖然衣衫破舊,頭上的頭巾正中,卻仍是鑲嵌著一塊上好方玉,手中和頸項間亦是白潤細膩,顯是身處上位,養尊處優之人。雖然見兩人仍是拿大,他深知明朝官場習氣,卻也並不惱怒,只笑問道:“這兩位,想必是前明大臣,這便請報上名來吧?”
“學生乃是大明內閣大學士周廷儒,見過將軍。”
“學生乃是大明內閣大學士溫體仁,見過將軍。”
這兩人雖然問候行禮,神色間卻是努力做了不卑不亢模樣。雖然知道罪不可免,心中亦有領罪打算,到底是多年高官做將下來,傲氣仍是難免。兩人被困於此,心中卻暗暗慶幸,將來史筆上記錄,也是落入漢軍的將軍之手。若是被尋常小吏捉住,將來史書有載,也是太過丟臉。此時昂首報出自已官職姓名,也是讓這尋常將軍不能處置,送往漢帝面前,縱是死了,總算也不曾受刀筆史之辱。
卻見李巖聽得兩人名號,只是略一皺眉,便道:“你們曾經身附東虜,本朝不能任用。這便隨我回將軍府,給你們蓋上關防印信,回鄉去吧。”
見他們吃驚,李巖又解釋道:“陛下有令,當日北京失陷之日,前明眾官雖然投降,不過有些是實心投附,有些事出無奈,希圖保命耳。投誠日短,不曾為害天下,姑且赦之!然則此輩甘心投效蠻夷,不可再用,凡前方捕獲前明舊官,不論官職大小,一律發還回鄉,交由地方官看管,若再生事,全家發往南洋菸瘴地面。”
他微微一笑,撫弄著自已腰間劍柄,向他們笑道:“雖然兩位身為閣院學士,不過亦脫不了陛下赦旨中的範圍。這便隨我去辦理關防,回鄉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