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得衛螭又開了個“現代常用詞彙在唐朝的使用普及”和“經濟常識講座”的活動,才讓成叔明白過來。 接下來就比較簡單了,衛螭把自己做的茶葉泡給工匠們嘗過後,技術上,他就擁有絕對權威了,基本上,衛螭說啥,他們就聽啥,當然,衛螭童鞋是位非常懂得謙虛精神的好好同志,十分清楚自己外行的本質。 衛螭也不端著架子冒充指導,而是詳細詢問現在的製作工藝,然後根據自己知道的,加以改進,力求早日展開大規模生產。 ===== 回來晚了,木有查錯字!請見諒!
第四章 茶商的最高境界
(下載小說到雲 軒 閣 。yunxuange。)
中國的茶葉,根據製作工藝不同,分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黑茶、青茶等幾種。當年,衛螭跑去同學家玩,那同學家就在江南,那裡是赫赫有名的碧螺春、龍井茶的產區,碧螺春和龍井是綠茶中的最好的。當時,衛螭還問了個傻問題,他問是不是江南只種能做綠茶的茶樹,不種紅茶樹,所以只做綠茶,不做紅茶。 這個弱智問題,讓他同學差點沒笑死。還是好心的茶廠工人告訴他,紅茶、綠茶只是製作工藝不同,茶葉沒區別。只是,茶葉味道的好壞,是有場地、品種區別的,綠茶以碧螺春、龍井為頂級,紅茶則是安徽祁門縣的“祁紅”最為頂級,黃茶珍品就是君山銀針,白茶珍品產於福建北部,黑茶就是有名的雲南普洱茶,青茶又叫烏龍茶,最好的烏龍茶,產於福建武夷山一帶。 就是為了一雪被同學笑話的恥辱,衛螭才會特意去了解各種茶葉的製作工藝,想不到一時慪氣的舉止,現在就能用上,世事無常,莫過如此。衛螭有些感慨,有些自得。 接連幾天,衛螭都往茶園跑,與一干工匠研討製茶工藝,不說別的,爭取把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的工藝整出來,去各大名茶的場地,整個小茶園。普洱茶那就算了,唐時那裡還是南詔的地盤,還不屬於咱中國呢。咱也不和那些根基深厚的大茶商爭,咱只走高精尖路線,不求做大,只求做貴,用現代的話說,咱走品牌路線,咱要做汽車中的法拉利,香檳中的人頭馬。 在茶園混了半個月,又有衛螭的理論指導,再加上經驗豐富的工匠親自操作,總算把工藝研究出來,可以進入生產環節,不過,包裝的時候,又讓衛螭好一陣鄙視,丫古代人也太沒有宣傳意識了,隨隨便便一包,也不知道分下等級,也不知道走下精品路線。 把茶園的四個管事集中在一起,衛螭準備開個教學講座。如今,茶園的管理,被衛螭分成了四個環節,採摘、生產、包裝、銷售,四個管事一人管理一個環節,哪個環節出問題就找誰,權責分明,制度清晰,反正衛螭就是把現代企業管理那一套整了進來,雖然不是專業企管人員,但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走路,管理這些相對現代人來說比較簡單質樸的唐朝人,足夠了。 “你說啥?酒好不怕巷子深!錯誤!大錯特錯!首先,咱賣的是茶葉,不是酒,其次,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做法,只能吸引喜歡喝酒的人,咱賣東西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把不喜歡喝酒的人也找來買!能讓他主動跑上門來買那就更好!宣傳、包裝就是達成的手段!” “各位管事,好的產品要有好的包裝,精美的包裝,可以給產品帶來錦上添花的效果。各位聽過買櫝還珠的故事沒有?聽過啊?那就好,咱的包裝,就要努力向這個標準看齊!” “啥?做生意要誠信?當然,咱的茶葉是假冒偽劣嗎?不是吧?那好的東西,用好的器具來包裝,有啥不對?如果你去買顆東珠,你是願意買用檀木盒裝的東珠,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