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4/5頁)

反而要把宗主國拖入戰爭。明朝花如此大力氣去支援出來的應該是一個雄雄強藩,而不該是像蘆葦蓆子一樣不堪一擊的屏風。

除了理論層面的爭議,當時明朝西北邊境的寧夏李拜父子正起兵反叛。早在1592年4月,明朝政府派出李如松,從遼東和北京一帶抽調大量兵力趕赴西北*叛亂,而戰事到這時還未結束。這就使得明朝再派兵力赴朝頗感被動。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三 日軍攻陷朝鮮“三都”(5)

另外,當年侵犯中國沿海的倭寇的兇殘頑強,明朝君臣也是十分了解的。而如今侵朝日軍全都是日本正規軍,戰力遠非當年倭寇可比。明朝一旦出兵,必然要付出巨大代價。

但越來越多的大臣們開始清醒地認識到日本的巨大野心所在,建議採取積極應對措施。

山西道御史彭好古認為:日本傾全國之力,發勁悍之兵,其最終目的是侵略中國。之所以日本先攻朝鮮,是為掃清後顧之憂。所以,中國應及早出兵朝鮮。御倭大計,可有上中下三策:迎敵於外,不使日軍入中國之境,為上策;拒之於沿海,毋使深入內地,為中策;等到日軍推進至天津、淮陽之間,而後御之,就是失策。

而呂坤則更對戰爭局勢進行了全面分析,也認為應該及早出兵:倘若日本攻陷朝鮮全境,借朝鮮之眾為己所用,依靠朝鮮土地解決軍隊後勤補給問題,窺伺我天朝,日軍進則可以斷我漕運,佔據通州糧倉,這就等於絕我糧餉來源;日軍退則可以經營全州、慶州,據守平壤,而窺我遼東,不及一年,京師坐困,此國家之大憂。今天我天朝與朝鮮合力,則我有兩倍之力對付日本;日本佔盡朝鮮國土,則日本就擁有兩倍之力,就大大損耗我方軍力。朝鮮一失,事態必然惡化。與其抗爭於朝鮮全境淪陷之後,不如救援於前。今日朝鮮危在旦夕,而我方進行籌備需要數月甚至一年時間,希望皇帝陛下能早決大計,並傾全力支援我軍赴朝東征。

宋應昌的上疏也頗具說服力:“(日本)圖朝鮮,意在中國。我救朝鮮,不止為屬國。朝鮮固,則東保遼東,京師鞏於泰山。”

最終,萬曆皇帝經過一番考慮之後,決定採納主戰派的意見,出兵東征“抗日援朝”。

明朝最終出兵朝鮮,不僅具有宗主國對藩屬國援助的意義,也是保證本國安全的勢在必行之舉。後一點當然不能成為否定明朝出兵正義性和國際道義性的依據,也正因為兩國具有天然的和傳統的利益一致性,促成了中、朝兩國結成密切同盟關係。

事實上,在大明朝廷論證是否出兵之際,遼東方面已經派遣出寬奠堡副總兵都指揮佟養正等八名飛騎渡過鴨綠江來到朝鮮義州,並沿途設下驛站,隨時向國內傳遞最新戰報。

恰巧有數百名日本騎兵屯駐附近,明朝方面和朝鮮方面都做了實地偵查。但是,這種極其有限的接觸不足以掌握全面情報,以至於有明將認為,如果來犯日軍都是這種小股入倭寇,不堪大明鐵騎一擊。明朝使者面見朝鮮國王時,對其進行鼓勵,表明明朝軍備精良,屆時會率猛將精兵攜開山大炮、大將軍炮、散鹽火銃前往。

不久之後,朝鮮國王李昖渡過鴨綠江,朝鮮王廷遷居大明領土遼東寬奠堡之內,正式受到明朝保護。

朝鮮中央政府對半島局勢也完全失去操控力和判斷力。所以在給北京的提供戰報中,只能做模糊處理。而對明朝官員的質詢,朝鮮方面確實也提供不了有效資訊。

明朝大軍陸續馳往朝鮮半島,首要面對的就是軍隊的後勤補給問題。就此問題明朝與朝鮮流亡政府進行數次磋商,但因為朝鮮王國在戰前只維持很少量的軍備,也就沒有設定固定性的戰爭經費、物資來源。本來朝鮮在平壤有囤糧四萬石,在安州也有部分儲備,但平壤陷落後所囤物資反而成為日軍補給。如

最新小說: 領主:開局化身天災,戰場成禁區 最終試煉遊戲 夢幻西遊:開局一段鐵絲我無敵了 我獨自挖礦 顧總太太把你拉黑了喬若星顧景琰 斬神:熾天使嫌棄後我直升至高神 火影:掛機就變強 七零:被趕出家門後我轉頭嫁軍官 失控星光 末日星晶:我有一個契約獸軍團 天災降臨:我可以強化萬物 原神:諸位,墮入深淵吧 紅魔復興,從挽留穆里尼奧開始 我的槍附加百種特性 我在曼城看大門 網遊:幻域風雲 NBA:熱火三連冠無了?我來續 橫跨大小球時代,庫裡鯊魚的結合 網遊之開局就很慘 大姚穿越重振籃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