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在北九州設立“鎮西奉行”,在東北設立“奧州總奉行”。
“徵夷大將軍”原為大和朝廷為征討蝦夷部落所設立的軍事職位。
一般認為,坂上田村麻呂(758~811年)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任徵夷大將軍,此人因*蝦夷功勳卓著受封此職,被後世日本尊為武神,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關羽。並且坂上田村麻呂系移民後代,有大陸血統。
在鎌倉幕府時期,源賴朝雖借用了“徵夷大將軍”這一古老官職,但其目的在於建立獨立於天皇朝廷的政權機構。自此,“徵夷大將軍”成為武士政權領袖的固定官職,“幕府”則成為武家政權的穩定組織機構。
在中國司馬遷所著《史記?李牧傳》中,有“古者出征為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簾為府署,故曰幕府”一句,所以,幕府的原意為古代中國對近衛府的稱呼,在日本最初指近衛大將的住所。“鎌倉幕府”建立之後則專指徵夷大將軍的住所和議事機構。
一 “幕府”是怎樣煉成的?(3)
源賴朝的鎌倉幕府雖具有最高軍事統轄權、最高實際行政管理權,但他還是保留了京都的天皇朝廷、宮廷貴族以及傳統的文職辦事機構。
源賴朝本人就是皇族後代,他生長在京都,本能地看重這些傳統遺產,從內心尊重天皇權威。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幕府除具備世俗領域的武裝力量之外,缺乏一統天下的意識形態。皇室仍是全體日本人精神世界的旗幟。所以,對於幕府政權來說,不廢除天皇,一來是無心為之,二來是無力為之,並且透過巧妙地利用天皇的傳統權威號令天下,也是一種務實有效的施政方式。
這種“雙重政權”一直維持到明治維新之前。從鎌倉幕府時代,日本政體其實與中國的中原王朝政體已不屬於同一範疇,其天皇神權、幕府世俗權力兩者分立的特徵,與中世紀的西歐更為相似。
鎌倉幕府的建立標誌著日本由朝廷貴族掌握政權的時代結束,也標誌著模擬中國唐朝所建立的律令制國家體系土崩瓦解;另一方面,源氏“武家政權”的誕生,不可避免地產生武家政治和公家(指京都皇族、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
武士們普遍鄙視朝廷貴族的萎靡繁瑣,京都公卿們能夠合法立足,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模擬唐朝所建立的律令體制,但是這種政權模式日漸式微。新興武士們為了自身的長遠發展,也敏銳地感知到中國大陸的經典中存在著與其理念產生共鳴的元素,這便是以“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它們一步步成為武士階層的核心思想,此後數百年,結合儒學、佛教禪宗、神道教,形成著名的“武士道”。
當然,權力的天平並不總是平衡的,世俗的社會是無限廣闊的,也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鎌倉幕府以武力為支柱,實際掌握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權或分配權,左右國政,沒有特殊情況,天皇在某種程度上,僅僅是聽命於將軍的傀儡。
但是勝利者的後裔並不能永久享有最高統治權,在源賴朝這位強勢的幕府將軍之後,外戚和家臣又透過掌控徵夷大將軍的方式把持幕府政權。
公元1199年,鎌倉幕府的創始人源賴朝去世,他年僅十八歲的兒子源賴家繼任新一代幕府將軍。
源賴家於弓箭馬術頗為精通,但缺乏其父的政治智慧和權威。更為重要的是,他的母親即源賴朝的妻子北條政子(1156~1225年)當時四十四歲,正當虎狼勇武之年。
源賴家試圖透過重用其岳父勢力,擺脫母系家族的控制,在此後的政治紛爭中,源賴家在一次洗浴時遭到突襲,因手無寸鐵,被殘忍虐殺,岳父家族勢力也被徹底剪除。其弟源實朝被冊立為將軍。
就在三代鎌倉將軍源實朝已經長大成人之後,他又被其侄所殺,其侄後亦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