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象是一個聰
明而用心的人;肯定對自己的工作是熱心的,那天見面時就看
出來了。柯爾門說:“你知道我怎麼想嗎,約翰?我想,如果你
有上醫學院的想法,而在有機會時卻不去上,可能這將成為你
終身的遺憾。”
亞歷山大低垂著雙眼,心不在焉地擺弄著面前的刀叉。
伊麗莎白問道:“病理方面還需要許多醫師,對嗎?”
“嗯,是的。”柯爾門肯定地點著頭。“可能病理方面比別
的科更需要。”
“為什麼呢?”
① 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英國細菌學家,青黴素
發明人,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金獲得者,曾被授勳為爵士。
② 索爾克(Jonas E。 Salk),美國免疫學家,發明預防小兒麻痺症疫苗,
被稱為索爾克脊髓灰白質炎疫苗(Salk poliomyelitis vaccine。),曾在美
國疫區二百萬兒童中注射,免疫效果良好。
“原因之一是研究工作的需要——使醫學得以前進;把留
下的空白點填上。”
她問道:“你說的留下的空白點是什麼意思?”
一時之間戴維·柯爾門覺得自己比平常話說多了。他在
把平常積存在腦子裡的東西表露了出來。和他倆在一起似乎
挺提精神的,可能因為整天伴著皮爾遜大夫,一旦和年輕人接
觸有點新鮮吧。他回答伊麗莎白的問題說:“醫學有點象打仗。
象打仗一樣,有時要大踏步前進。這時,人們、醫生們,蜂擁向
前,於是留下了許多空白,要後來的人填補。”
伊麗莎白說:“那就是病理醫師的工作,填補空白點,對
嗎?”
“醫學各科都要填補空白。可是病理方面的機會有時會
更多一些。”柯爾門想了一想,接著說,“還有一點。醫學研究
工作很象砌一道牆。一個人貢獻出一點知識,等於放上一塊
磚;另一個人又貢獻一點,又放上一塊,慢慢這堵牆就立起來
了。後來,總會有一個人放上最後一塊磚的。”他笑了笑。“不
是很多人都能做出轟動一時的事——成為一個象弗萊明①或
索爾克②那樣的名人的。一般講,一個病理醫師所能做到的
是在他工作的一生中盡他力所能及的對醫學做一些小小的貢
獻。至少應該做到這一點。”
約翰·亞歷山大注意地傾聽著。然後,他急切地問道:“你
準備在這裡做些研究工作嗎?”
“我希望能做些。”
“研究什麼呢?”
柯爾門猶豫了一下。這是他過去沒有說過的。可是已經
說了這麼多了,說出來也沒什麼。“一個課題是脂肪瘤——脂
肪組織的良性腫瘤。我們對這種病知道得很少。”一提到這個
研究課題,他的興致來了,不知不覺把平時的冷漠、含蓄的習
慣忘掉了。“你聽說過嗎?有的人餓死了,可是他體內的瘤子
卻愈長愈大。我打算做的是……”他突然停住了。“亞歷山大
太太,你怎麼了?”
伊麗莎白突然嘔了一下,用手捂住了臉,然後又把手放
下來,搖搖頭,象是想讓這陣子難受趕快過去似的。
“伊麗莎白!怎麼回事?”約翰·亞歷山大嚇